种子的传播方式(种子的传播方式仿写)

俯下身子,大草坪里更是别有一番天地。李煦宸和小伙伴拿起网兜,小心翼翼地拨开小草,寻找昆虫的踪迹。不一会儿,两个人的标本盒装得满满当当。“今天捉到了黄钩蛱蝶、上海青蜂、东亚豆粉蝶、花胫绿纹蝗等,每一只形态都不一样,特别有意思。”话音刚落,李煦宸又忙着和“跳高健将”蚂蚱斗智斗勇。

“大自然是最好的课堂和教科书。”同济大学附属实验中学生物老师闫颖介绍,这节“行走的课堂”是学校进阶式跨学科课程的一次探索。“在真实情境的调查体验中,孩子们不仅可以整合学科知识、实际生活和个人经验,还能进行知识和能力的建构。由认知、体验到探究、创造,最后跨学科解决现实问题。”闫颖说。
“物理不碰物(物体),化学不见化(变化),生物不懂生(生命)”,是近年来课堂实践缺失的典型表现。今年,教育部发布《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2022年版)》,新课标突出“实践”,鼓励学生像专家一样思与行。同济大学附属实验中学打开校门,把课堂搬到大自然中,正是新课标的生动实践。

来源:上海嘉定
“哎呦,好多刺!”走到果实密密匝匝的火棘前,小朋友罗匀杰刚想伸手触摸,枝条上的尖刺却让他难以下手。“大家知道为什么火棘长满小刺吗?其实,火棘是鸟儿冬天的美食,这些刺对大型哺乳动物来说很容易造成误伤,而对小鸟来说却刚刚好。”老师带着大家一边在树丛中穿梭,一边讲解不同植物的特性。


走进嘉北郊野公园,鸟鸣声不绝于耳,草坪里、树丛间处处散发着生命的气息。手拿标本收集袋、捕虫网、望远镜的孩子们早已迫不及待,在老师的带领下兵分三路,走进植物、昆虫及鸟类的奇妙世界。
形似棉花的木芙蓉、根皮能驱虫的苦楝树、可做药材的白车轴草……每当发现新物种,孩子们便对照资料,在调查记录表上详细写下植物的名称、生长环境、形态特征、种子的传播方式等信息。“坐在教室里只能看图片,现在我们来到外面实地考察,能够亲手触摸,感受更加真实。”罗匀杰说。
“以前我都不知道上海有这么多种鸟,今天差点把朱颈斑鸠认成鸽子,还看到非常神奇的小鸊鷉,在水面上像飞机一样拍打翅膀,拍着拍着它就飞起来了。”胡锦林说。
2022-11-21 11:52

新课标背景下,课堂正发生着改变。今天(11月20日)上午,同济大学附属实验中学的孩子们来到充满野趣的嘉北郊野公园,将课堂搬到大自然中,通过视、听、嗅、触,身临其境感受生物多样性的奇趣之美。
“看!离这里10米远的草地上有一只鹪鹩鸟在觅食。”观鸟组成员们拿起望远镜,观察鸟类的飞行、觅食、嬉戏等行为,每当有新的发现都让大家兴奋不已。
湖北省区划调整猜想:新随州市,合并原孝感市的北三县
湖北省,位于中国的中部地区,因其独特的地理优势和丰富的资源而备受瞩目。湖北地处长江中游,拥有广阔的土地和丰富的自然资源,为农业和工业的发展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湖北具有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和资源优势,未来发展前景广阔。随着中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和中部崛起战略的深入推进,湖北将继续发挥自身优势,努力实现经济繁荣和社会进步,为中国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大财经2023-11-15 12:32:470000无锡育才中学 无锡市育才中学官网
最新消息!!刚刚,关于2018年无锡市中小学招生入学工作新闻通气会在市民中心召开。会上正式公布了有关2018年无锡中小学招生入学的最新政策会上强调了6个方面:1.严格执行所有义务教育学校免试入学政策2.规范义务教育民办学校和公办特色学校招生,建立统一招生平台,规定申请学校数量,明确参加面试人数大财经2023-03-25 16:36:340000浩浩荡荡的拼音 浩浩荡荡时候读shang
1、《春光染绿我们双脚》一、多音字:踏:tā(踏实)tà(踏歌行)撒:sā(撒娇)sǎ(撒下)便:diàn(方便)pián(便宜)二、填空:1、本文通过植树活动带来的巨变,表达了少年儿童以实际行动改造荒山野岭的决心,体现了少年儿童热爱自然、保护环境的意识。2、我国的植树节定于每年的3月12日。3、积累相关的公益用语。0000海藻面膜怎么调 海藻面膜的正确使用方法
海藻面膜以海藻泥提取物的矿物质成份,控油清洁毛孔,提供充足的水分,镇静疲劳、粗糙的皮肤,使皮肤维持细腻,有光泽。纯天然植物海藻,是一种多功能的有效美容面膜,下面列出自制海藻面膜的方法,一起来看看吧。自制海藻面膜方法一、常规型1、将海藻粉、甘油放入矿泉水中搅拌,其中矿泉水一定要放很多,因为海藻能吸收大量水分。2、等待海藻完全泡开,在这个过程中,清洁皮肤。大财经2023-03-24 01:43:570000紫苏叶的功效与作用 女人长期吃紫苏的好处
来源:【中国医药报】□黄涛苏叶是餐桌上的“常客”,叶片单面或双面呈现紫色的为紫苏,古称“桂荏”;叶片纯绿色的则为白苏,古称“荏”。汉代枚乘的《七发》中,吴客向楚太子描述饮食之美,讲到了“鲜鲤之脍,秋黄之苏”,意思就是用秋天的紫苏叶搭配生切鲤鱼片食用,这种食用方法就是紫苏入馔的前身。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也提到“紫苏嫩时采叶,和蔬茹之,或盐及梅卤作菹食甚香,夏月作熟汤饮之”。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