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力争新增供应6万套(间,保障性租赁住房,两旧一村,改造工作全面提速)
小布与上海人民广播电台、新华社上海分社等联合主办的《2023上海民生访谈》节目每周一至周五上午9:00-11:00,在FM93.4上海新闻广播播出,阿基米德、话匣子矩阵音、视频同步直播。
市委、市政府明确,“十四五”期间,全市新增建设筹措保障性租赁住房47万套(间)以上,达到同期新增住房供应总量的40%以上;到“十四五”期末,全市累计建设筹措保障性租赁住房总量达到60万套(间)以上,其中形成供应40万套(间)左右,全面健全完善“一张床、一间房、一套房”的多层次供应体系,加快缓解新市民、青年人的住房困难。
一是提速。市“两旧一村”实施意见明确了总体目标任务:到2025年底,中心城区周边“城中村”改造项目全面启动;到2027年底,中心城区周边“城中村”改造项目全面完成,五个新城等重点区域“城中村”改造规模化推进,同步推进实施规划拔点、环境综合整治;到2032年底,“城中村”改造项目全面完成。其中,今年“城中村”改造的目标任务是:新启动“城中村”改造项目10个,改造老旧村(居)民房屋不少于130万平方米,受益村(居)民不少于4000户。

一是加大建设筹措和供应力度。在前两年已充分挖掘潜力的基础上,今年全市仍计划安排新增建设筹措保障性租赁住房7.5万套(间),并根据项目建设推进情况,力争新增供应6万套(间)。年初已将相关的任务指标已分解落实到各责任主体。
在改造方案方面,按照方案先行、重点项目带动的推进策略,立足区域特点和规划布局,不断优化成套改造方案,算好区域统筹“平衡账”,形成整体实施方案,排定实施计划。同时,加快推动重点项目实施,形成建好一个带动一批的示范效应,推动本市旧住房成套改造形成“重点项目带动、市区携手联动、基层创新推动”的“比学赶超”氛围。
在2022年“基础数据全面摸清、关键问题有效突破”的基础上,今年市房管局计划实施不成套职工住宅改造28万平方米,其中含小梁薄板房屋约12万平方米,截止到3月底,已经启动实施4.5万平方米,接下来将锚定年度目标任务,力争旧住房成套改造稳中有进、进中向好。
二是提升服务和管理水平。将依托“随申办”移动端“我要租房”服务专题应用场景,进一步完善保障性租赁住房“一件事”服务功能,更好满足申请人当天申请、当天就能完成审核并入住的快捷办理要求,更好彰显城市温度和效率。同时进一步规范管理,将保障性租赁住房房源、保障对象、租赁合同等全面纳入信息系统。
随着建设筹措的推进,保障性租赁住房的上市供应步伐也正在逐步加快。目前在“随申办”——“我要租房”应用平台中已有14个新建成的项目、约1.6万套房源正在向社会供应,很多青年人已在平台上提交了申请。今年二季度,全市预计还将有1万套左右新建类保障性租赁住房集中上市供应,中心城区、近郊区、远郊区都有,届时本市的保障性租赁住房无论是区位、价格,还是品质、户型等都将更丰富,新市民、青年人可以有更多更符合自己需要的选择。


下一步,市房管局将围绕“提速、扩容、增效”6个字的工作方针,促进“城中村”改造可持续发展。
(一)进一步加强质量安全管理。一是做好加梯前房屋本体检查检测,加强房屋安全性论证,做好加梯前后房屋本体检查检测,把好项目“前期启动关”。二是电梯井基础采用桩基础,尽量减小加装电梯部分的沉降,使得房屋本体与加装电梯部分沉降保持基本一致。三是房屋本体与加装电梯之间采用柔性连接的方式,不承受两者差异沉降可能产生的竖向力,确保房屋与加装电梯的使用安全。
在实施路径方面,一是明确工作目标,到2025年底,小梁薄板房屋改造基本完成。到2027年底,小梁薄板房屋改造全面完成,不成套里弄房屋改造加快推进。到2032年底,不成套职工住宅改造全面完成,不成套里弄房屋、公寓、花园住宅改造取得显著成效。二是明确改造方式,结合区域规划、区域功能、保留保护价值甄别、不成套旧住房分布等情况,采取拆除重建、原址改建、置换、等多种改造方式,实施旧住房成套改造的同时,也同步推进小区整体改造提升。
今年,市委、市政府明确加梯完工3000台,相比2022年,总体目标任务数量提升了50%。截至3月底,已实现加梯完工646台,占比20%,达到预期目标。

截至3月底,已实现加梯完工646台,占比20%,达到预期目标
市房管局围绕年度加装3000台的目标,进一步加强系统谋划,持续优化方式方法。
目前,还有“城中村”点位近700余个,涉及11万户左右。这些“城中村”房屋设施老旧,基础设施薄弱,公共安全隐患突出,村民的改造愿望迫切。

当前,“两旧一村”改造工作全面提速,时间紧、任务重,对旧住房成套改造,需要在实施路径、改造方案、资金保障三个方面系统集成发力。
二是扩容。在全面梳理分析基础上,市房管局将因地制宜,分类推进,多途径改造“城中村”。第一类是通过“城中村”项目实施整体改造的约200余个点位,可组合成约70个改造项目,涉及农户约2.6万户;第二类是通过规划拔点的约400余个点位,涉及农户约6万户;第三类是通过环境综合整治的100余个点位,涉及农户约2.5万户。
2023年既要重建设,也要重供应。为此今年市房管局计划重点做好三方面工作:
(二)进一步加快项目推进。一是探索研究管线迁移包干制,将加梯涉及的电力、燃气、通信配套纳入包干内容,通过同步踏勘、同步改造、同步推进,进一步加快施工进度。二是将加装电梯与老旧小区改造有机结合,通过“修缮 加梯”的方式,在老旧小区更新改造中给加装电梯预留空间或推动整小区规模化加装电梯。
到2032年底,不成套职工住宅改造全面完成,“城中村”改造项目全面完成
此外,今年市房管局还计划在保障性租赁住房中打造一批宿舍型“新时代城市建设管理者之家”示范项目,为城市建设运行的一线务工人员提供更多低租金、可负担的以“一张床”为主的保障性租赁住房产品,首批计划推出5000张床位,相关工作也在积极推进中。

三是增效。坚持区域更新和成片改造,将“城中村”改造与新城建设、历史文化名镇名村保护、乡村振兴等工作结合,通过全方位的综合改造,实现居住环境、空间形态、功能开发、社会管理、产业发展、历史文化传承的综合提升效应,补齐发展短板,改善城市环境,优化产业功能,提升综合竞争力。

今年全市仍计划安排新增建设筹措保障性租赁住房7.5万套(间),并根据项目建设推进情况,力争新增供应6万套(间)
(三)进一步推动加梯攻坚。为了更好推进加梯工作,市房管局要求各区、各街镇在全市开展加装电梯可行性评估,分为A类适合加装、B类较难加装和C类不适合加装。对于A类,市房管局正加快推进,剩下未启动的多数为B类和C类,对于此类加梯项目,市房管局会同相关部门逐步攻坚,让更多居民能够尽快实现“加梯梦”。
小布与上海人民广播电台、新华社上海分社等联合主办的2023上海民生访谈今天迎来第十期,嘉宾是上海市房屋管理局局长王桢,他介绍了推动保障性租赁住房高质量发展、“两旧一村”改造工作全面提速、扎实推进“加梯”工程等……这些内容与市民生活密切相关↓
三是完善政策实施和推进机制。将进一步采取措施,夯实各有关主体责任,激励各区充分挖掘潜力,加快房源筹措和供应。

2023上海民生访谈
在资金保障方面,优化市级补助资金结构,向成套改造项目倾斜。积极支持各区申请地方政府债券,千方百计拓宽资金渠道,保障改造项目加快推进。
房地产变天!但是变的有可能是你自己的天!还是先看看自己的房子
嘿,亲爱的小伙伴们!听说大家对房价有点懵,不知道是该跌还是该涨?别急,今天我这位房产老司机,要用浅显易懂的语言,给你揭开“房产江湖”里的那些秘密!为啥现在的房子卖不动?大家好,首先我们来探讨一下为什么现在的房子卖不动。听说是因为需求减少?对的,就像你去吃饭,菜不好吃了,就不那么香了,自然就不馋了。现在的房子卖不动,原因也差不多,需求少了。需求少不是价格高的原因大财经2023-11-13 16:03:040000交通部答复“敬老交通卡能否统一”:正配合推进具备条件的社保卡加载相关功能
9月8日,中国政府网刊发了交通运输部对网民关于“敬老交通卡能否全国统一办理”的建议的答复。这名自称是退休老人的网友留言称,全国各地都在办交通敬老卡,为什么不能搞成全国统一的卡呢?敬老卡各地办各地的,不方便老年人。如果搞成全国统一的敬老卡,办一次全国都能用,这样老年人跟随儿女就方便多了,不用到每个地方都要办卡。0000元旦将至,部分职工医保个人账户返款有新调整,高龄老人有福了
#文章首发挑战赛#2024元旦将至,许多职工医保个人账户返款“大变天”?高龄退休老人有福了,将会享受到更多的倾斜优待,到底咋回事?有你吗?元旦快来了,意味着精彩的龙年、大幕徐徐拉开,新的一年将会有更多的美好欢乐、向你走来……1月份起,许多地区的职工医保个账返款要大变天了?涉及多个地方,不过基本都体现了向高龄退休人员倾斜、年龄越大享受的福利越好。一起看看咋回事?大财经2023-12-28 21:03:1300002023年年终匪夷所思和引发热议的“通胀救国论”,应该如何解读?
#文章首发挑战赛#首发头条平台,抄袭搬运必究!(有看到抄袭搬运的读者朋友也请帮忙举报一下,首发和原创标签只有在头条平台。感激不尽!)这是熊猫贝贝的第2137篇原创文章张五常(StevenN.S.Cheung),是个大经济学家,这个毋容置疑——可以这么说,张五常是香港有史以来最著名、最受国际认可的经济学家。大财经2023-12-18 11:33:020000货币政策持续发力稳增长
扩内需、提信心,为实体经济提供更大支持——货币政策持续发力稳增长中国人民银行货币政策委员会2023年第三季度例会近日在北京召开。会议指出,今年以来,宏观政策坚持稳字当头、稳中求进,稳健货币政策精准有力,加大逆周期调节力度,综合运用利率、准备金等政策工具,切实服务实体经济,有效防控金融风险,为经济回升向好创造适宜的货币金融环境。0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