偿付能力逼近红线(复星联合健康险亟待资金解渴,复星医药牵手地方国资顺德科创拟出资4,98亿取28,股权)
近日,复星医药与顺德科创及复星联合健康险共同签订《股份认购协议》,复星医药、顺德科创拟共计出资4.98亿元认购复星联合健康险1.9444亿股新增发行股份,对应新增注册资本1.9444亿元。
本文源自财联社记者 夏淑媛
业内人士认为,若复星医药的增资方案获批,将有利于推动其医药、医疗健康服务等业务与商业保险的合作融通,进一步加深业务协同。
表1 复星联合健康本轮增资前后股权结构对比
另一方面,渠道竞争压力,还有客户逆选择、数据孤岛现状等往往容易导致赔付率居高不下。
作为我国第六家专业健康险公司,复星联合健康险成立至今仅有6个年头。但自成立以来,该公司在业务规模迅猛发展的同时,也多次面临增资补血的困境。
据悉,早在2021年,银保监会就曾在年度监管情况的通报中,专门对复星联合健康险提出“尽快依法合规完成增资,确保偿付能力充足”的要求。截至2023年一季度末,复星联合健康险核心偿付能力充足率和综合偿付能力充足率分别降至54.57%、109.14%,已经贴近监管规定红线,通过增资等举措补充资本金已迫在眉睫。
复星联合健康险或将迎来两名新股东,其中一名还是“熟面孔”。
据悉,2017年,复星联合健康险由上海复星产投、广东宜华房地产、宁波西子资产、重庆东银控股、上海丰实资产,以及迪安诊断6家股东共同发起设立。
2023年一季度末,复星联合健康险的核心偿付能力充足率和综合偿付能力充足率进一步分别降至54.57%、109.14%,已经贴近监管规定的50%和100%红线。
据悉,此前为尽快提升复星联合健康偿付能力充足率,其第一大股东复星产投于2019年末向其捐赠3.5亿元,第五大股东丰实资产于2020年末向其捐资3亿元。
数据显示,2017—2022年,复星联合健康险分别实现保费收入0.59亿元、5.2亿元、18.19亿元、24.54亿元、37.14亿元,以及38.79亿元,对应增速分别为781.36%、249.81%、34.91%、51.34%、4.44%。
产品同质化、赔付率畸高,专业健康险公司面临“峡谷式”竞争
据财联社记者统计,2019—2022年,复星联合健康险赔付支出分别为2.31亿元、4.98亿元、7.66亿元、10.4亿元,同比增长115.58%、53.82%、35.77%。
当下,复星联合健康险的发展或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专业健康险公司所面临的“峡谷式”竞争处境。
据悉,复星医药与复星产投均为复星集团旗下公司,顺德科创成立于2011年,经营范围包括对科技园区开发及各类行业进行投资,其实控人为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局。按照合并持股计算,复星集团将持有复星联合健康险28.4%股权。
复星医药牵手地方国资顺德科创出手,拟4.98亿取复星联合健康险28%股权
谈及此次增资目的和对上市公司的影响,复星医药表示,本次增资所得款项拟用于复星联合健康险补充资本金,以提高偿付能力和承保能力,并进一步扩大业务规模。
其中,复星医药、顺德科创拟分别出资24888.32万元认购联合健康险9722万股新增股份,对应新增注册资本9722万元。
业内人士表示:“这也是自营销售渠道与队伍培育期,首先要活下来的主动性选择。类似的战略选择,尚有部分险企跟随。但杀敌一千,自损八百的价格战中,比拼手续费、价格几乎是唯一的竞争手段,也成为新产品横空出世的最大卖点。
面对流动性承压,业内人士分析,当前复星联合健康险资产负债关键久期存在缺口,且错位较大。
从净利润来看,公司前4年小幅亏损,近两年开始盈利。2017-2022年,复星联合健康险净利润分别为-0.45亿元、-0.87亿元、-0.39亿元、-0.74亿元、0.2亿元和0.63亿元。截至2023 年一季度末,复星联合健康险实现营业收入0.91亿元,净利润0.15亿元。
业内人士表示:“尽管公司已从过去的盈利难问题中解脱出来,但总体而言规模仍然偏小。且由于业务规模快速拓展,公司的资本金消耗显得尤为迅速,偿付能力也承受较大压力。”
业内人士表示“专业健康险公司在机构搭建、队伍建设方面速度均较慢,尤其是新设险企,受互联网保险新规影响,叠加疫情之下赔付成本抬升,承保端面临较大赔付压力”。
流动性承压叠加偿付能力逼近监管红线,复星联合健康险补充资本金迫在眉睫
“在低利率市场环境下,收益率下降拉低整体资产平均收益水平,使资产端再投资风险突出。同时,准备金贴现率跟随利率下降,对公司利润及偿付能力产生不利影响”。可以看出,复星联合健康险亟待补充资本金,从根本上缓解流动性压力。
财联社5月6日讯(记者 夏淑媛) 复星联合健康险或将迎来两名新股东。近日,复星医药(600196.SH)发布公告称,该公司拟与广东顺德科创管理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顺德科创”)以2.56元/股的价格共计出资4.98亿元参与认购复星联合健康险合计1.9444亿股新增发行股份,对应新增注册资本1.9444亿元。
一方面,健康险产品同质化严重,这个专业性极强的行业挤满了参与者。
值得注意的是,在获得股东6.5亿元捐赠后仅仅两年,复星联合健康险又面临“缺血”窘境。2022年初,保险公司偿付能力监管开始执行“偿二代二期”规则,虽然复星联合健康险成功申请了过渡期政策,但是偿付能力充足率的大幅下滑,对公司新产品报备、机构开设、风险综合评级等产生重大影响。
据悉,作为新生代险企,复星联合健康分支机构网点较少,目前仅拥有北京、上海、江苏、四川、重庆5家分公司,以及6家中心支公司1家支公司。从产品上看,该公司2022年销量前四位的产品均为重疾险,销售渠道主要依赖中介代理。
在本轮引战中,复星联合健康险原股东均不参与此次增资。若复星医药的增资方案获复星联合健康险股东大会通过,并得到银保监会批准,复星产投、宜华房地产仍为复星联合健康第一、第二大股东,分别持股14.4%、14.04%,复星医药和顺德科创则将并列成为第三大股东,分别持股14%。
图1 2017—2023年Q1复星联合健康险保费收入及净利润
一组来自业内的交流数据显示,2015-2018年,重疾险业务赔付支出复合增速接近40%,2018年重疾险业务赔付支出同比增长超3成,一些中小公司重疾产品实际赔付发生值和假设值的比例甚至高达130%-140%。
未来,将如何更好地与医疗服务方进行合作,获得高效的医疗服务与精准的医学数据,以控制自身成本,成为摆在公司面前的一道难题。
在流动性风险评估方面,该公司基本情景下未来一年的净现金流-1.02亿元。其中,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18.74亿元,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19.62亿元。
但本次增资尚待银保监会批准。若增资完成,复星医药和顺德科创将分别持有复星联合健康险14%的股权,且作为单独持有复星联合健康险有表决权股份总数10%以上的股东,复星医药有权提名1名董事候选人。
除了健康险产品同质化严重,赔付高企之外,对于复星联合健康来说,整体缺乏投保后的健康管理和发病后的医疗服务。
业内人士认为,本次增资将有利于推动复星医药医药、医疗健康服务等业务与商业保险的合作融通,进一步探索模式创新、加深业务协同。
就目前的股权结构来看,复星产投持股20%为第一大股东,广东宜华房地产持股19.5%,为第二大股东,宁波西子资产和重庆东银控股分别持股19%,并列第三大股东。
同时,近两年多来还有介于医保和传统商保之间的普惠型惠民保类业务横空出世,为了健康险市场而生的专业健康险公司也被裹挟其中,一些公司不得不依靠价格战抢占市场,如果还在流量平台上进行广告投放,控费更是“天方夜谭”。
湖州市的湖叫什么 湖州必去的旅游景点
浙江湖州,一座典型江南水乡城市,太湖沿岸城市很多,苏州,无锡,常州这三座太湖明珠。按道理来讲,湖州名字就是根据太湖的湖字来的,可惜的是湖州只能管离太湖南岸七十米水面,望湖兴叹了,而拥有太湖面积百分九十的苏州,无锡无疑是太湖赢家,因而开发太湖而赚的盆满钵满。太湖给我印象就是丝绸,中国丝绸看江南,江南丝绸看湖州,湖州的丝绸甲天下。湖州就像位温婉小家碧玉,永远给人舒适温容感觉。0000藏红花泡水喝的功效与作用及禁忌 女人每天喝三根藏红花
藏红花,原名番红花,又称西红花,原产地在西班牙,希腊、小亚细亚、波斯等地。《本草纲目》记载:“藏红花即番红花,译名泊夫兰或撒法郎,产于天方国。”“天方国”即指波斯等国家。番红花是经印度传入西藏,由西藏再传入中国内地。所以,人们把由西藏运往内地的番红花,误认为西藏所产,称做“藏红花”。大财经2023-03-20 20:25:430003成都体投西村大院6.91亿元ABS项目状态更新至“已受理”
观点网讯:5月10日,根据上交所信息显示,中信证券-成都体投西村大院资产支持专项计划项目状态更新至“已受理”。观点新媒体获悉,上述债券拟发行总额为人民币6.91亿元,债券品种为资产支持证券(ABS),原始权益人是成都体育产业投资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计划管理人是中信证券股份有限公司。目前该债券项目已获上交所更新反馈,受理日期为2023年4月21日,更新日期2023年5月10日。本文源自观点网0000日本再出损招!水产品不好卖,转做“假肉”,意大利提前说不
·在阅读此文前,诚邀您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与分享,又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在中国的一个繁忙城市里,有一位名叫张亮的公司白领,他每天早早地赶到办公室,忙碌着自己的工作。然而,最近的一则新闻却引起了他的关注,让他感到十分震惊。新闻报道称,日本因核污水排入海洋,导致日本水产品的销售一落千丈,于是他们开始寻求其他的生意机会。大财经2023-12-11 15:36:080000牛栏山二锅头 牛栏山酒价格表大全
大财经2023-03-22 12:09:53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