逾20家公司拉响退市警报(财务退,成高发区,2家公司锁定面值退市)
*ST宜康近日发布公告称,截至2023年4月27日,公司股价收盘价格为0.51元/股,公司股票已连续20个交易日收盘价低于1元。已触及《深圳证券交易所股票上市规则(2023 年修订)》的交易类退市规定,根据相关规则,公司股票自2023年4月28日起停牌,公司股票交易存在被终止上市的风险。
*ST银河、*ST奇信、*ST中潜、*ST顺利、*ST必康、*ST 光一、*ST文化、*ST腾信、*ST和佳、*ST易尚、*ST中昌、*ST未来、*ST辅仁、*ST新文、*ST运盛等多家公司均出现了因2022年财报被出具非标意见,导致触及财务类强制退市情形。
除年报被非标外,*ST银河、*ST顺利等还存在其他类型的财务问题。*ST银河、*ST奇信、*ST腾信2022年期末净资产为负值;*ST顺利2022年盈利为负且营业收入低于1亿元;*ST文化同时触及3种财务类终止上市情形。

除了上述因年报被出具非标意见而面临退市风险的上市公司以外,*ST泛海、*ST中天、*ST宜康、*ST蓝光等多家公司还存在面值退市的风险,*ST宜康、*ST蓝光则已锁定面值退市。
本文源自财联社
*ST宏图触及重大违法强制退市情形
周五晚间,*ST中潜、*ST银河、*ST蓝盾、*ST奇信纷纷公告称收到交易所的下发的《事先告知书》,公司股票可能被终止上市。据不完全统计,截至目前,4月底以来两市共有逾20家公司官宣或被终止上市,其中部分公司退市已成定局。
15家公司财报被“非标”
2020年史上最严“退市新规” 出炉,增加了退市风险警示公司被出具保留意见、无法表示意见或者否定意见触发退市的情形,同时审计意见和其他财务指标交叉适用,审计意见的作用更加重要。自此,“审计意见类型”成为消解传统保壳手段,触发企业退市的重要指标。
根据*ST宏图日前发布的公告,公司2020年及2021年虚减负债金额合计194.96亿元,且占该两年披露的年度期末净资产合计金额的4106.92%,该情形属于“公司披露的资产负债表连续2年存在虚假记载,资产负债表虚假记载金额合计达到5亿元以上,且超过该2年披露的年度期末净资产合计金额的50%”,因此将触及《上海证券交易所股票上市规则(2023年2月修订)》第9.5.2条规定的重大违法强制退市情形,可能被实施重大违法强制退市。
经梳理发现,近期官宣将被终止上市的公司公告给出的原因不一,不过,“财务退”成高发区。最常见的情况是年度报告被出具无法表示意见的审计报告。
此外,*ST蓝光也已经锁定面值退市,公告显示,公司股票2023年5月5日收盘价为0.44元/股,已连续18个交易日收盘价低于人民币1元。这也意味着,即便后面2个交易日*ST蓝光股票连续涨停,收盘价也无法回到1元以上,提前锁定“1元退市”。
2家公司锁定面值退市
江苏沭阳楼市的危机,沭阳县房价何去何从,沭阳县城市发展格局
县级城市的房价也不便宜,特别是东部沿海发达省份的县级城市,经济体量大,人口众多,楼市的需求量也很大。沭阳县是江苏宿迁地区的县级城市,多年的经济发展,已让沭阳县连续多年成为全国百强县市,现在的沭阳县城市房价比以前贵的多。现在沭阳县部分高品质新房的房价已达1万元每平米,沭阳县城市房价略低于宿城区,要高于宿豫区与泗阳县、泗洪县。大财经2024-01-09 10:47:320000新世纪集团(00234)附属授出2130万港元贷款
智通财经APP讯,新世纪集团(00234)公布,于2023年5月8日,公司的间接非全资附属公司易提款财务(作为放债人)与该客户黄灵恩(作为借款人)订立新贷款协议。根据新贷款协议,易提款财务向该客户授出本金额2130万港元的按揭贷款,为期12个月,年利率9.5%。本文源自智通财经网0000工商银行客服 附近工商银行
上个月,深圳工商银行突然就给我寄了一张信用卡到我原来的单位。原来是信用卡到期换卡了。问题是我早几年就回了长沙,然后我就给快递员打电话问能不能帮我转寄,我加他微信给他邮费。快递员断然拒绝,建议我联系工行修改地址。其实额度也不大,在我几张信用卡里算用得很少的一张卡了。0000解清帅商业价值有多牛?带动原公司股价2个亿!被曝光跟老板关系
解清帅跟公司品牌方提出辞职,同时不忘拜托品牌方对前老板多多照顾。该品牌借力助力,把聊天记录曝光,马上引来了一波红利!直接把该品牌的股价高涨了7个点,轻松赚了2个亿!就单单因为解清帅在该品牌旗下公司工作,就可以带动2个亿,不敢想象他的商业价值要是被团队营业能赚多少!大财经2023-12-11 17:25:230000耐克、阿迪达斯、彪马均改组其管理层,2023年运动公司“大换血”
记者|覃思悦2023年,对于很多运动鞋服公司管理层而言,是极其动荡的一年。根据高管管理和监测公司Challenger,Gray&Christmas的一份报告,截至11月底,今年已有超过20名零售品牌的首席执行官离职,同时还有大量运动鞋服公司改组了其高管团队。运动公司的集中“换血”发生在3月的年报季。大财经2023-12-28 11:12:34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