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速创新要素(裂变反应)

创新之道,唯在得人。在陕西,聚力加速创新要素“裂变反应”的“三支队伍”正迅速壮大,总量由2021年的651支增加到2022年的4742支,增幅逾628%。 (经济日报记者 张 毅)
前不久,西安石油大学党瑞荣等4位教授分别入选“秦创原”2023年度“科学家 工程师”队伍名单。相对固定的合作团队机制,可以避免研发和市场脱节,确保科研成果接地气、能落地,从而打通科研成果走向市场的“最后一公里”。为加速打造“新双创”队伍,陕西西咸新区通过试点开设“理论 实践”课程体系,让具有成功实践经验的企业家、行业专家等担纲“双创”导师,通过一系列路演、培训和结对措施,从“双创”企业的初创阶段就“培土育苗”;针对“双创”队伍“长个子”“强体魄”,目前陕西依托大学和科研院所构建起了立体联动的“众创空间—孵化器—加速器—科技园”孵化链条矩阵;省级以上孵化载体达451家,年度新注册孵化团队2923家;2022年新入库科技型中小企业近16000家,同比增长42%。
长期从事塔式光聚热发电跟踪控制器研发的西安理工大学赵跃团队,5年前就有了将太阳能发电跟踪系统产业化的想法。但因职务科技成果属于国有资产,转化过程涉及的政策程序复杂而止步。“职务科技成果单列”改革启动后,在一系列作价入股、资产减持、划转、转让和退出等国有资产管理新办法的支持下,赵跃团队放下包袱,轻装上阵,引进第三方投资人,迅速成立了两家公司并将10余项专利成果作价入股创办公司。赵跃说,职务科技成果单列管理改革,让职务成果的权属权益边界更加清晰,消除了科研人员和学校管理部门“不敢转”的顾虑。
拥有高水平的科研成果,转化落地时却起步艰难。曾经困扰陕西科技人员成果转化的“现金实缴资本不足”的难题,如今已成往事。近期,专门主攻航空航天发动机复合材料构件技术研发的西北工业大学刘维伟团队借力当地一系列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改革政策的帮助,以“技术入股 现金入股”的方式组建了陕西道博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目前公司已完成首轮2000万元融资,企业估值达1.4亿元。
资源优势变发展胜势
陕西法士特汽车传动集团有限责任公司S变速器智能工厂。 杨 皓摄
科技创新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新引擎,改革是新引擎的点火器。作为科教资源大省,如何让科技与经济拧成“一股绳”,将丰厚的科技创新资源“优势”裂变为高质量发展的“胜势”?陕西省优化改革供给,再造“势”“能”转换“反应釜”。针对高校和科研院所创新成果转化过程中的不敢转、不想转、缺钱转等难点,陕西省推出“职务科技成果单列管理、技术转移人才评价和职称评定、横向科研项目结余经费出资科技成果转化”等三大改革试点政策。就长期制约成果转化效能的职务成果权属、人才激励和团队出资等堵点、难点问题,靶向发力,精准施策。
“将校内长期闲置的部分横向科研项目结余经费用于成果转化现金出资入股,这一改革举措,破解了制约科研人员成果转化的一个普遍难题。这不仅是对科研人员的权益激励,更有利于与合作投资方形成风险共担的利益捆绑机制,激发创新效能。”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科技处副处长顾清华表示。
作为当地“三项改革”的先行军,西北工业大学在原有职称体系中创新建立技术转移人才评价和职称评定制度,增加“科技成果转化与应用”作为科研可选项并增设科技成果转化职称系列,单列计划单独评审。去年,该校评聘了学校历史上首批成果转化系列的研究员和副研究员,另有32位教师凭借成果转化贡献晋升了高级职称。锲入创新驱动发展深层机理的改革政策激发创新活力,该校科技成果转化数量较改革前增加35%以上。
科技与产业同频共振
一年多来,陕西75家参与改革试点的高校院所中,38383项科技成果已单列管理,3449项成果正在实施转化,其中232个项目已经成立公司;184名科研人员及科研管理人员凭借科技成果转化贡献晋升了职称;53个项目利用横向结余经费1795万元出资科技成果转化公司,形成了“技术入股 现金入股”的激励型成果转化投资组合。
“要不是‘秦创原’的‘科技经纪人’牵线,我们曾经计划把项目拿到外地转化去呢”。曾经困扰西安建筑科技大学黄廷林团队很久的难题,在“秦创原”科技经纪人的帮助下,很快得到了解决。长期从事科技管理和科技政策研究的陕西省咨询委员会委员孙海鹰表示,科技经纪人既懂技术又懂工程又懂市场,为企业匹配科技项目,为科研单位寻找应用场景,为成果转化整合市场等要素资源。“柔性OLED薄膜封装胶水是我国OLED显示面板产业上游产业链中‘卡脖子’材料之一,制约着我国OLED平板显示产业的发展。”作为西安交通大学国家技术转移中心技术经理人,蔡克2020年通过积极走访,挖掘成果项目资源,匹配“秦创原”沣西引导基金等资源,成功推动西安交大吴朝新教授团队研发的薄膜封装胶水项目就地转化。目前该项目已成功通过厂商评测,打破了外国技术垄断,对降低下游生产企业的产业风险和生产成本,实现国内关键材料自主可控发挥了重要促进作用,预计未来3年可实现产值规模超亿元。近年来,西安交大55位职业科技经纪人,先后从近3万项存量科技成果中梳理出1100余项具备转化孵化潜质的项目推送给合作企业,引入83家金融机构,转让专利568件,孵化注册企业174家,成果转化合同金额逾3亿元。
改革还在加油续航。前不久,在前期试点实践的基础上,陕西又出台了包括探索权益让渡转化方式、先投后股试点、建立作价入股持股平台、完善横向结余经费出资成果转化税收政策等一系列更加深化、细化的“十条”改革措施。陕西省科技厅副厅长王军表示,“三项改革”正成为陕西深入开掘科技优势塑造高质量发展新动能的重要举措。
科研团队的现金出资从哪里来?答案是高校的横向科研项目经费结余出资成果转化。
一系列改革释放创新成果转化源头活水,“引水滴灌”还要依靠人才机制创新。近年来,陕西在举全省之力建设“秦创原”创新驱动总窗口的过程中,针对“科技”“市场”和资本等要素间的信息不对称、研用脱节、互信不足等制约成果转化效率的“卡脖子”症结,精心培育“科技经纪人”“科学家 工程师”和“新双创”三支队伍,为科技创新与产业发展实现同频共振而“穿针引线”。
为什么德国人宁愿一辈子租房?了解原因后,才知他们真是人间清醒
阅读此文前,诚邀您点击一下“关注”按钮,方便以后持续为您推送此类文章,同时也便于您进行讨论与分享,您的支持是我们坚持创作的动力~文|蓝雨编辑|S在我国,“房奴”一词早已不再新鲜,当今社会的很多年轻人为了在大城市买套房,几乎掏空了父母和自己的全部积蓄。对于一些家境不太富裕的人而言,按揭买房成了一个折中方案,“房奴”由此诞生。不同于中国人倾其一生攒钱买房,德国人对于房产似乎并不怎么感兴趣。大财经2023-10-25 11:05:150000一人民币等于多少日元 1万日元值多少钱
摘要:6月30日人民币对日元汇率:1人民币元等于19.7101日元,1日元等于0.0507人民币元。人民币对日元汇率今日行情查询(更新时间:2015年6月30日16:26):货币兑换1人民币元=19.7101日元1日元=0.0507人民币元大财经2023-03-21 20:51:260000陶华碧:长子建烂尾楼,小儿子砸了“老干妈”招牌,75岁无法退休
陶华碧,老干妈创始人,年届75,于2022年亮相直播间,持续三个月,然而其人气不高,销售额仅80万元。“老干妈”如此惨淡的销售额,实在令人难以理解。陶华碧的那两个不争气的儿子,可以说是引发了所有这一切的原因。陶华碧因为一个成了老赖而另一个砸了“老干妈”的招牌,不得不出山直播销售商品。大财经2023-11-09 19:18:480000最新百强县排名出炉!义乌升至第五,浙江共3城入围前十
就在上周,中国社会科学院财经战略研究院公布了《中国县域经济发展报告》。至此,最新的百强县排名出炉。确切而言,这是2023年全国县域综合竞争力百强县。观察可以发现,综合竞争力百强县,和之前的综合实力百强县还是有一定的区别。需要指出的是,综合竞争力更注重发展潜力、发展水平,而综合实力更注重规模体量。大财经2023-12-18 13:26:570000巴菲特:美元现在还是储备货币 但未来未必如此
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CEO沃伦·巴菲特表示,美元现在确实还是储备货币,但是未来可能未必如此。我觉得没人能完全理解现在的情况,也许美联储主席鲍威尔更清楚,但他也没办法完全掌控这种局面,他没有办法控制财政政策。本文源自金融界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