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是谁说的(天下兴亡我的责任1000)
“正始”是三国时期魏齐王曹芳的年号,正始年间,正处于魏晋易代之际,朝政黑暗腐败。为逃避灾祸,魏晋士人只好消极避世,“清议”逐渐转为“清谈”,玄学开始兴盛,史称“正始之音”。顾炎武认为,魏晋风流名士崇尚清谈,“弃经典而尚老、庄,蔑礼法而崇放达”,导致儒家主流价值观崩溃,从而导致“国亡于上,教沦于下”。他深感明末心学空谈误国,明朝灭亡与社会各阶层未尽到道德伦理责任有关,因而借谈正始之风,反思明朝灭亡原因,发出了“亡国与亡天下奚辨”之问。
为人要坚持“行己有耻”的道德底线,有所不为。“行己有耻”出自于《论语·子路》,意思是人要用羞耻之心约束自己的行为。顾炎武把“行己有耻”作为做人的基本准则。在他看来,“礼义廉耻,国之四维”中,“明耻”最为重要。人有廉耻之心,国家才能形成知荣辱的道德风尚。他还特别指出,廉耻于士大夫阶层来说,尤为重要,并强调“士大夫之无耻,是谓国耻”。顾炎武认为,“有耻”是个人行为的底线。因为知耻才能自觉羞愧,自觉羞愧才能恪守礼义,恪守礼义才能有所为,有所不为。这也是“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价值基础所在。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这句爱国名言可谓家喻户晓、影响深远,其源于明末清初著名思想家顾炎武的《日知录·正始》。这句话言简意赅地指出个人应对国家兴亡承担责任,对激发中华儿女的爱国精神和责任意识发挥了重要作用。数百年来,成为我国伟大民族精神的重要体现。
为尽“保天下”之责,顾炎武壮年投笔从戎反清,中年骑马北游续道统。1644年5月,南京的明朝残余力量拥护福王朱由崧建立南明政权,年号弘光。顾炎武把恢复山河的希望依托于这个朝廷,受昆山县令举荐任兵部主事。并撰写了《军制论》《形势论》《田功论》《钱法论》等文章,提出一整套复兴大计。只是他还未及上任,清军已占领南京,南明弘光政权覆灭。为了表明抗清的决心,顾炎武决定改名。他原名绛,字忠清。因敬仰文天祥学生王炎午的忠贞品格,改名炎武。作为一介书生,他还在家乡积极参加苏州、昆山保卫战。家乡被攻占后,他以精卫填海的精神自勉,立下“我愿平东海,身沉心不改”的誓言,奔走于太湖流域,积极开展抗清斗争,其间几经磨难,甚至险遭不测。
随着清朝政权的不断巩固,武装反清复明的希望越来越渺茫。但顾炎武并未气馁,为了坚守理想,他决定北游,寻找“保天下”的治国良策。1657年秋,45岁的顾炎武开始了长达25年的“北漂”生涯。因崇尚儒学,他北上首站直奔山东,游崂山,登泰山,拜孔庙,寻觅名胜典籍,抄录墓志铭,查阅地方志,真正做到“行万里路,读万卷书”。他走遍山东、河北、河南、山西、陕西等地,一边考察山川民情,结交志同道合的学者,徐图复国大计;一边探求学问,著书立说,寻求经世致用的救国救民之道。把实现民富国强的殷殷期盼写进《天下郡国利病书》《肇域志》《音学五书》《日知录》等巨著中,以期“明学术,正人心,拨乱世,以兴太平之事”。
这一思想的产生,与顾炎武的家学传统和个人经历密切相关。顾炎武江苏昆山人,出生于江东望族,还在襁褓中时,就被过继给未婚早逝的堂叔顾同吉为嗣,由嗣祖和嗣母抚养长大。顾炎武从小就随嗣祖读《孙子兵法》《吴子》《左传》《国语》《资治通鉴》以及朝廷刊行的《邸报》,养成了他关注时事政治、关心现实民生的治学取向。未婚守节的嗣母王氏出生于书香门第,性格刚强,有着良好的文化教养,常给顾炎武讲述岳飞、文天祥、于谦等忠臣义士的故事,教导他做一个忠于国家民族的人。特别是清军攻占常熟时,嗣母虽幸免于难,但不愿苟活于世,绝食而亡。她临死前嘱咐顾炎武要保住气节。嗣母绝食自尽的行为,深深震撼了顾炎武。
天下兴亡,“匹夫”怎样才能“担责”?在顾炎武看来,明朝亡国教训在于先“亡天下”然后“亡国”,而“亡天下”根本原因在于,士大夫寡廉鲜耻,丧失德行气节,导致士风世风败坏。因此,他提出“风俗者,天下之大事”,认为“治乱之关,必在人心风俗”。在他看来,维持世道人心既需要经济基础和制度支撑,更需要道德引领与规范。因此,“保天下”就要净化整个社会的风俗道德。他认为,培养良风美俗,既要培养孝悌忠信,又要注重礼义廉耻,还要崇名节、尚厚重。而改变社会道德风气人人都有责任,每个人都要从自己做起,身体力行。为此,他大声疾呼,个人立身处世要坚持“博学于文”“行己有耻”的准则。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国”和“天下”常被作为同义语使用。但顾炎武认为,“国”和“天下”存在本质差异,“亡国”和“亡天下”不能混为一谈。在他看来,如果整个民族礼义丧失,道德沦丧,文明堕落,将天下不保。在这里,“天下”不是地理意义上的天下,而是指维系社会秩序的文化。在区分“亡国”和“亡天下”的基础上,顾炎武进而阐述了两者之间的关系。首先,“保国”和“保天下”息息相关,维护社会道德和文化传统以保天下,是“保国”的基础。其次,“保国”和“保天下”的责任主体不同,“保国”是帝王将相、文武大臣的职责;而“保天下”是捍卫民族文化传统和社会道德风气,每位普通人都有义不容辞的责任。因此,顾炎武得出结论:“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耳矣。”
清末民初时期,随着西方列强的入侵,中华民族再次面临亡国灭种的严重危机。面对“三千年未有之变局”,梁启超根据顾炎武“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耳矣”的论述,提炼出大家都能听懂的“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八字名言,号召国人救亡图存。自此,这一口号成为唤起国人民族意识和爱国精神的最强武器。而“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价值追求,也构成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内容。
为学要坚持“博学于文”的道德准则,有所作为。“博学于文”出自《论语·雍也》:“君子博学于文,约之以礼,亦可以弗畔矣夫。”孔子认为,君子广泛地学习文化典籍,再用礼约束自己,就不至于离经叛道。顾炎武继承了这种治学方法,但他提倡的“文”,范围更为宽泛,既指文章、文字,更指待人接物、立身处世之道,既指自然科学知识,更包括实践知识。在他看来,治学的最终目的就是经世致用。只有认真学习“自一身以至于天下国家”的知识,才能做“有益于天下”的有为之事。
“以天下为己任”的担当精神
“身沉心不改”的爱国情怀
“博学于文行己有耻”的道德追求
天下兴亡,“匹夫”为什么“有责”?这得从明末清初“天崩地解”的时代背景谈起。顾炎武生于明万历四十一年(1613年),正值明王朝日渐衰弱,清政权强势崛起的动荡时期。明朝末年,国家政治腐败,经济凋敝,社会动荡不安,处于内忧外患之中。关外于1616年建立后金政权,并在1636年正式改国号为清,觊觎中原富庶之地已久。明朝廷内部却党争持续不断,内耗严重。而日益加剧的土地兼并,导致阶级矛盾异常尖锐,农民起义此起彼伏。1644年3月,李自成攻破北京,明朝灭亡。旋即清军入关,定鼎北京,遂挥师南下,开始对整个国家进行血腥的军事征服。清政府入主中原,在顾炎武看来,这不仅是政权上的替代,更是中华文明传承的断裂,如何保住“正统”文化,成为他首先要思考的问题。
披露国际布局思路,宝武集团还要推进旗下超20家企业混改上市
“未来我们在国际市场的产业布局主要会聚焦三个方向,一是钢铁主业的国际布局,主要是海外建钢厂,二是矿石资源的全球布局,三是其他相关产业在国际上的协同发展。”在宝武集团下属上市公司投资者交流会上,宝武集团海外事业发展部总经理王建,对公司的海外发展思路进行了详细的阐述。0000“好价节”返璞归真的背后
国际商报记者刘旭颖随着淘宝年终好价节和其他平台“双12”活动的正式收官,今年最后一个购物狂欢节圆满收关。今年,淘宝取消举办了11届的“双12”活动,改为在12月9日晚8时起举行淘宝年终好价节活动。虽然改了名字,但淘宝活动力度不减。与此同时,京东、抖音、快手、拼多多也在纷纷争夺“双12”这一主场。在行业应变之际,各大平台也在寻找各自的突破之道。提升中小商家参与度0000纳米二氧化钛 纳米二氧化钛薄膜
江苏激光联盟导读:一个来自日本丰桥技术科学大学的研究团队发展了一个纳秒脉冲的激光辅助光穿孔技术,使用的是二氧化钛纳米管来实现了高效率和低成本的细胞内传递.这一最新研究成本发表在2021年出版的期刊《AppliedSurfaceScience》上.图1该成果的艺术构图图解:(a)二氧化钛纳米管顶部的胞状结构和(b)使用一排纳米管和脉冲激光之间的相互作用来实现大规模平行光穿孔大财经2023-03-25 11:55:270001怀孕几天有反应 怎么判断自己是否怀孕
牙疼在现实生活中非常常见,一般的牙疼患者都会选择医院或诊所尽快就诊处理。但是对于孕妇这类特殊人群,她们总是担心治牙会影响胎儿发育,于是大多数选择强忍疼痛而不敢治疗。据临床资料显示,80%以上的孕妇会出现口腔疾病,而就诊率却只有6.81%左右。莫女士就是众多案例中一例。据介绍,莫女士怀孕10周有余,牙疼已经持续3天,严重影响了吃饭和睡觉。由于担心治疗对胎儿有影响,莫女士一直强忍着。0000马斯克:特斯拉的车最安全,而且一点都不贵
特斯拉公司CEO埃隆·马斯克周二在一次采访中回应了人们对特斯拉是一款昂贵汽车的看法。马斯克说:“很多人仍然认为特斯拉超级贵。”他将这种看法归结为特斯拉是从昂贵的跑车(Roadster)起家,然后转向稍微便宜一点的轿车和SUV的。马斯克说:“但现在,特斯拉的起售价实际上低于美国汽车的平均售价。特斯拉实际上比人们意识到的更便宜。”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