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速转正难掩日本经济前景低迷
首先,入境需求对GDP的提振效果可能逐季衰减,预计10月份至12月份对GDP贡献率将仅剩余0.6%左右。
其次,高通胀致使家庭收入缩水,影响复苏前景。去年以来,由于进口商品价格大幅上涨并持续向下游传导,日本通胀水平不断攀升。日本总务省5月19日公布的数据显示,日本4月份去除生鲜食品后的核心消费价格指数(CPI)为104.8,同比上升3.4%,连续20个月同比上升。截至3月份,实际工资上涨率(名义工资上涨率减去消费者价格指数上涨率)连续12个月为负值,极大抑制了消费者信心,影响家庭购买力,或导致消费停滞。目前,日本央行政策调整前景不明,何时形成稳定的物价目标仍是未知数。
图为日本东京银座街头。经济日报记者 陈益彤摄
日本经济再生担当大臣后藤茂之称,数据显示经济正持续缓慢复苏。据日本媒体分析,日本一季度实现经济正增长,主要得益于此前由于新冠疫情而受限的经济活动重启,居民外出就餐和旅游等服务需求保持坚挺。此外,政府出台高物价对策、工资涨幅提高、入境需求扩大等也一定程度助推了个人消费。在实际GDP中,个人消费比上一季度增长0.6%,设备投资增长0.9%,均为经济正增长作出了贡献。因入境游客数量急剧增加,服务出口保持坚挺。由于对海外经济减速的担忧增强,半导体等需求趋缓,出口下降4.2%。疫苗等需求降低,进口降低2.3%。
再次,应对政策实际效果难料。三菱UFJ调查咨询公司首席研究员小林真一郎表示,政府曾估算去年的大型经济对策对实际GDP的拉动效果为4.6%左右,但实际效果远未达到预期,今年形势预计更加严峻。以内需为中心的稳定动向将会持续下去,但由于6月份电费上涨抑制消费以及海外经济的减速,“经济恢复的步伐可能会变得沉重”。
虽然有这些积极因素,但是日本经济学界认为未来一段时期经济形势并不明朗,日本经济复苏难言乐观。
日本经济学界认为,来自海外的正式考验将在下半年显现。4月份欧元区制造业景气状况再创疫情后新低,美欧货币紧缩措施影响企业活动信心,美国债务上限问题悬而未决,世界出口环境或面临整体恶化。如此一来,日本经济仅凭借并不稳健的个人和家庭消费恐将“孤木难支”。(经济日报记者 陈益彤)
当前,由于入境政策不断放开,观光立国计划持续推进,未来一段时期日本入境需求将继续增加;春季劳资谈判(“春斗”)工资上涨超出预期,为进一步扩大内需创造条件;此外,随着中国优化调整疫情防控政策,经济复苏带动效果进一步凸显,大幅减少的出口可能恢复稳定,这些因素有望带动日本GDP增长。
从GDP贡献度看,个人消费和设备投资等内需贡献0.7个百分点,而外需为负0.3个百分点。与个人消费、家庭经济活动的稳健发展等形成鲜明对比的是,难以享受个人消费优惠政策的制造业表现相对疲软。日本央行数据统计,2023年一季度日本实际出口指数下降3.3%,从矿工业生产数据看,2023年一季度同比下降1.8%,连续两季度负增长。业内分析人士认为,超出预期的内需良好和超出预期的外需不振的组合是日本经济的显著特征,也是当前和今后日本经济趋势的鲜明体现。
日本内阁府近日公布统计数据显示,扣除物价变动因素后,2023年一季度日本实际国内生产总值(GDP)环比增长0.4%,折算成年率为增长1.6%,高于市场预期的0.8%,时隔三个季度后再次实现正增长。与实际生活感受相近的名义GDP按年率换算为570万亿日元,刷新了历史最高纪录,环比增长1.7%。然而,经济增速转正仍难掩低迷的经济前景。
雪上加霜的是,日本政府日前批准了东京电力公司等七大电力公司上调电费的申请,6月份,居民用电价格预计将大幅度上调,居民生活将进一步承压。

眼球发红充血怎么回事 眼睛周围一圈发红还痒
熬夜刷手机,不仅会长痘,还很有可能伤眼!近日李先生连着两天熬夜刷手机,早上起来眼睛又红又痛,在广东省妇幼保健院眼科就诊后,被确诊为葡萄膜炎。眼发红未必是红眼病0000杞人忧天寓意 杞人忧天寓意和道理
赋予杞人忧天新内涵世界天长地久中国有句流传久远的老话,早已成为经典的成语,这句老话,这句成语就是:“杞人忧天。”说的是杞国有这么一个人,总是担心天塌下来,每天忧心忡忡,寝食难安,因而,成为别人的笑柄。时至今日,几千年过去了,也耻笑了几千年,现在看来,应该赋予这句话,这个成语,新的含义。0000调味品的江湖纷争:海天极速衰退,千禾迅速崛起!
普通人可能只会想到小小的调味品,是一日三餐不可缺少的消费必需,但绝不会想到,就是这每家每户都离不了的消费品,早在2020年市场规模就高达千亿,而且聚集了许多著名的生产商家,诸如海天味业、中炬高新、恒顺醋业、千禾味业、加加食品等,一个个都是耳熟能详的品牌。这个暗流涌动的资本江湖,玩家众多,但谁才是真正的龙头呢?大财经2023-10-25 11:16:450000马云透露!蚂蚁花呗欠款超3千亿,亿万人竟然选择卸载软件?
近日,马云引发轰动的一番言论再次震惊了全国范围内的人们。据称,蚂蚁花呗的欠款已经高达3000亿,并且许多人纷纷选择“卸载”软件进行逃避债务。这一消息不仅令人眼前一亮,也让我们不禁思索起曾经令人温暖的蚂蚁花呗为何转向冷漠。本文将深入探讨这个备受争议的话题,并带领读者一同剖析这一现象带来的启示。大财经2023-11-14 10:57:160000【中国有约】黑土地上的中国“粮仓” 向全世界开放的活力吉林
中国日报网7月20日电吉林积极参与共建“一带一路”,打造好我国向北开放的重要窗口和东北亚地区合作中心枢纽,聚焦全面实施“一主六双”高质量发展战略,全方位多层次深化合作,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着力构建大开放、大保护、大开发、大合作格局,为共建“一带一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了吉林力量。大财经2023-07-22 12:39:26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