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高宁(如果真正想成为世界一流企业,事情反而好办了)
因为,世界一流企业它是有标准的,它是也有路径的,它也是有方法的和条件的。不是简单说开个会,提个要求就做到了,国有企业创建世界一流企业的过程,就是促进国有企业不断改革的过程,否则不会有世界一流企业。

不管是国有企业还是民营企业,应该将它作为民族企业、民族复兴、民族经济来看待,这里面需要做的事情有很多,也非常简单。第一个私有产权保护坚定不移,这是对民营企业来讲。第二个国有企业改革要继续深化,要冲着相对一致的方向,作为一个民族企业来看待。
因此,国有企业要继续努力,同时坚持市场化目标,公平竞争,按照市场化标准,成为全球领先企业。
二是在国企和民企之间,特别是从数字经济和新技术浪潮开始以来,从行业、规模、国民经济占比、成长性等角度,国企和民营的争论不断发酵,但持续的争论是比较虚幻的,也是一个伪命题。
现在,是时候从政府、国企、民企,从中国经济发展的大前提和环境,重新梳理发展思路,尊重历史大趋势,终结对这个话题争论的封建思维。
政府也好,民营企业也好,国有企业也好,大家一起共同努力。实际上就能发现,我们面对的问题不是所有制的问题,而是企业自身的问题,应该跨过所有制的角度去看待。真正进入到企业内部,遵循企业发展规律去管理和发展。
以下为宁高宁分享的精华实录:
不能因为给国企优惠了,民企没有给,那么在这个问题上就认为是被歧视了。这种差别实际上在国企之间也会有,我曾经主持的中国化工集团,它在财务情况比较困难的时候,实际上它的贷款利息是经营情况好的央企利息的近三倍。
从认知上来讲,不能因为不同行业、不同规模、不同发展阶段和不同行业监管政策的差别,这种客观情况不同,所导致的具体问题具体分析,都混淆成国企与民企之间的差别对待。

现在,随着中国经济的成长和发展,对国企民企的争论,特别是强加一种对立式的言论,我觉得该结束了。国企和民企的争论,已经成为一个不太符合实际的伪命题,但这个争论又在不断扰乱市场主体和参与者的经营思路。
一是因为这个争论毫无意义,“两个毫不动摇”是我党和国家政策的长远之计,也是中国改革开放以来四十多年的实践,它是中国历史发展中一个成功的、符合我国国情的设计。历史也证明了它的作用,在这一点上不断纠结、不断争论,拿一些捕风捉影的,并不是很清晰的观点去佐证是没有意义的。
因为从产业面上看,数字经济、电子商务、电子支付、人工智能等领域。还有造车、新能源、医药、新材料,包括传统的石油化工、食品、地产。不单单说创新产业,民营企业都已经处于领导地位,其中也看到了民营企业明显的活力和创新性,并且这个趋势在继续加速。
我相信随着市场化的推进,它是在逐步推进的。另外,对获取的资源,不管是土地、矿山、专营权,这些资源本身也应该一视同仁,不能有隐晦的或者潜规则,暗藏了对不同所有制企业的歧视和不公平对待。
而国有企业则继续在具有重大战略意义的产业领域,包括交通、通讯、基建、军工、航空,当然也包括石油化工、矿产、粮食、传统金融服务领域占据主要作用。
第一,从政府角度,应该转向民族企业思维,不能继续停留在国有和民营企业的区别来划分。
今天,我们还在纠结企业到底是谁的,提到企业所有制问题就把这个企业定性了,把它的未来也定性了。实际上是不符合历史发展规律的。
基本上无非就是民企被歧视,民企没有国企的发展条件,争论的本质并没有深挖,也没有想办法去解决。
苹果公司是谁的,通用电气是谁的,汇丰银行是谁的,几乎所有的世界500强企业里面,欧美的大企业都是没有直接所有者的。它是真正的公众公司,实现了公众公司的管理,中国企业在未来也会向这个方向发展,那么也会不断通过股权多元化和混合所有制来发展。
这么看来,不同所有制的企业,在行业分工上已经非常清晰,交叉越来越少。两者间所谓的竞争和抢夺,无论是从行业领域还是政策也越来越少,这也形成了今天中国经济的结构。由此也能看到,无论从行业还是地方上,政策不公平所导致的资源倾斜问题也越来越少。
第三,对所谓的公平经营环境,比如税收、利息、融资等公平条件也要给予保证和落实。
对于国企和民企话题的争论,几乎从改革开放以来就一直存在。话题发酵不断酝酿升级,这个争论持续了很多年,对国民经济的发展信心和动力形成了障碍,也造成了经济结构上先入为主的出身论,同时也让企业自身战略和竞争力存在扭曲,还使得企业价值评价标准变得不清晰。
特别是随着股权多元、混合所有制的发展,如果现在还拘泥在所有制上就不能取得进步。
来源 | 中国企业家俱乐部
因此,我也希望大家好好想想,你的企业发展的好还是不好,多大程度是因为所有制问题阻碍的,有多大程度是因为企业没做好导致的,只是你找了其他的原因。
第二,对国企和民企的市场准入,提供更公平的环境和条件,以国有和民营来判断和区分它,这是一个误导。判断它的标准,只能是从行业本身的规律出发。在这一点上,应该同外资、外企、外商分开,而不是将国企和民企区别开。
回归到企业本质,尊重企业发展规律,不把传统的、固定的、僵化的所有制思维,作为企业发展和管理的一个固定框架。真正认识到企业作为一种组织,在经济社会的发展中所发挥的作用,终结国企和民企的争论。
我们为什么要终结这个争论?
目前,一百多家央企之中,资金成本存在一个百分之二点几到百分之五点几的区间,不是一概而论的。这是企业的规模和经营的风险所带来的,跟所有制没有关系,光谈所有制那就是误导。
从国有企业来讲,它有其所有制性质的特点,也有内部管理的行为,它还有党的领导,同时身处国家重要的战略行业。但不代表它可以不遵循企业的原则、企业的本质来经营,还是要回到企业的改革和本质中,真正尊重它是一个企业,企业就要求生产率、回报率还有竞争力,就要有发展的战略、前景和创新。
怎么来终结这个不恰当的争论呢?
作为民营企业来讲,应该抱着坚定的信心和战略,真正地自我争取公平环境,用努力、工作和成绩来使社会对民营企业的政策更加包容和信任。
再一个是科技创新,拥抱新兴产业,这是民营企业一个取得不断突破的重点,也是引领带动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因此要坚定信心,共同创造良好环境,不逃避,不抱怨。
目前,建设世界一流企业是国资委正在推动的国有企业发展的主要目标。实际上,我也在国资委的会上讲过,如果说真正想成为世界一流企业,事情反而好办了。
再一个是企业家,要尊重企业家精神,特别是对民营企业家要给予保护。法律法规要公开清晰,共同守法,不以出身论来制订政策。使中国的企业界真正回归到研究企业的管理、创新、增效和竞争力之中。特别是在国际上,研究世界一流企业的竞争方式和发展规律,而不是拘泥于所有制上。
从金融机构来讲,不同的融资渠道对国有企业中那些负债比例或经营风险比较高的企业,也会让它们负担较高的利息成本。
从企业管理来讲,撇开所有制的差别,实际上企业管理的本质、要求、规律是一样的,并不是说两个不同性质的企业会有不同的管理方法,任何人没有好产品,没有好品牌,没有好技术,没有好的企业战略和员工,都不可能会有好的发展。
所以,这个争论该终结了,无论是国企还是民企都是我们共同发展的未来。
但多年来细细观察下来,发现这个争论还是不断在浅层次上不断重复。

台湾黑帮大佬张安乐:一人掀动整个台湾,为统一立下汗马功劳
【黑道传奇:张安乐的中国梦】张安乐,台湾曾最强大的黑帮竹联帮的领导者,却怀揣着一个让人意外的梦想——统一两岸的中国梦。他的一生充满曲折,不仅打破了人们对黑帮头目的刻板印象,更是一段追求、挫折、反思、奋斗的人生传奇。与众不同的黑帮领袖大财经2024-01-09 12:44:130000康耀电子2022年亏损1523.49万同比由盈转亏 本期订单金额下降
挖贝网5月5日,康耀电子(831524)近日发布2022年年度报告,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业收入86,306,056.21元,同比下滑33.44%;归属于挂牌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5,234,906.22元,较上年同期由盈转亏。报告期内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1,151,711.08元,归属于挂牌公司股东的净资产38,048,737.47元。0000微瑞思创2022年亏损2.2万同比由盈转亏 管理费用增加
挖贝网5月5日,微瑞思创(833495)近日发布2022年年度报告,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34,790,162.23元,同比下滑42%;归属于挂牌公司股东的净利润-21,966.50元,较上年同期由盈转亏。报告期内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17,234,999.25元,归属于挂牌公司股东的净资产116,855,232.95元。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