倒数第一(这个计划单列市,难了)
因此,去年增速过快,显然无法解释厦门当下的失速。答案,还得从厦门的产业中来寻找。
对于厦门这样一座海运城市来说,出口对于其经济的拉动不言而喻。
数据显示,2010年天津第二产业(广义制造业)占比为53.1%,占总GDP比例超过一半。如今,占比只有37%。
本就工业门类稀缺、产业薄弱的厦门,还有其他捷径可走吗?
然而,数据只是表象,探讨问题,还需要寻根究底,追求根本。厦门这座城市发展放慢的根本逻辑,在于这座城市的产业有空心化趋势。

工业方面:
因为,科技、金融这类服务业,一方面需要扎实的工业底子,另一方面依赖国家顶层设计。厦门虽然是副省级城市、计划单列市、国家经济特区,但按照住建部的城区人口划分,只是I型大城市而已,不是特大,更不是超大。
这些工业产品产量下降,让厦门的支柱产业——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受到了严重影响。
天津、青岛都是工业起家,工业是两座城市的基石,但过去一些年,两座城市的第二产业增加值在GDP中的占比一路下滑。
手机产量方面,高点时期的厦门一年手机产量3592.45万台,这一规模与东莞、重庆这些生产大户自然不能比。但就这一规模也没能守住,去年的手机产量只有165.94万台,跌至高点时期的零头。
客观来说,一座城市的工业实力并不是越强越好,关键还是要与城市地位相匹配。
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前三季度下降了3.5%。
去年上半年厦门的增速为5.4%,在主要城市中与福州并列位居第二,仅次于石家庄。
更为关键的是,在中美博弈之下,在外部不确定性影响出口之下,叠加厦门脱实向虚过快,叠加厦门房价高企之下,厦门诸多工业产品都遭受了影响。
这一点,深圳、苏州、无锡、泉州都做得很不错。泉州之所以失速在于其工业科技含量不够,过度押注在了科技含量低的鞋服产业上,在寻求低成本的时代中,受到产业转移影响比较大。
2022年年末,这一产业产值降至2936.14亿元。
这还没完,今年前三季度厦门的第二产业占比下降至35.7%,而第三产业占比提升至63.9%。
这一增速在已经公布数据(尚有南昌、兰州、乌鲁木齐未公布)的主要城市(直辖市、副省级城市、省会与首府城市)继续位列倒数第一。
厦门失速,有一丢丢因素是去年增速过快。
相比于上半年的-8.7%,跌幅收窄了不少,但仍是下滑。
拉动经济的三驾马车中,出口、投资都在下滑,而前三季度消费增速也只有2%,消费复苏也不够明显。
以上海来说,上海去工业化,是为了壮大自己的金融科技实力,作为中国经济、金融、贸易中心,显然金融与科技更适合上海的身段。
第二,作为副省级城市兼计划单列市的厦门,千亿产业只有1个。
本周写到的即将晋级万亿城市的常州,能有不错经济表现,就在于其始终守住了第二产业占比不低于40%的红线。
前三季度进出口总值7150.91亿元,增长了4.6%。其中进口额3774.69亿元,增长11.8%;出口额3376.22亿元,下降2.5%。
以2022年数据来看,厦门去年出口总额4657.4亿元,对外依存度59.7%,依存度位居主要城市第6位。
产业是一个城市的灵魂。
北京、深圳、广州、也是一样。在工业实力已经达到了一定强度之后,发展更好的服务业(科技、金融等),才能够突破自己的天花板,去创造更灿烂的未来。
固定投资方面:
但是即便是一线城市,也始终维持着扎实的工业底子,深圳、上海是工业实力最强的两座城市,广州、北京相对弱一些,但其工业实力,广州仍在前十,北京位列全国第14位。

此外还有一季度GDP负增长的泉州,上半年与前三季度GDP增速在万亿城市中均倒数第一的东莞,前三季度GDP增量为负数的太原,以及至今都不公布上半年数据和前三季度数据的南昌。
前三季度,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5784.25亿元,增长2.0%。


前三季度全市固定资产投资同比下降2.1%,比上半年收窄6.6个百分点。
从厦门统计局披露的数据来看,直接原因是工业、出口和固定投资下滑所致。三者同时下滑,对厦门经济增速施压才有了现在这局面。
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
以上是厦门增速在主要城市中持续垫底的直接原因。
看看其他城市,最牛地级市苏州拥有11个,11个千亿产业产值合计34547亿元。深圳6个,上海12个,东莞7个,重庆、佛山、无锡9个,宁波、天津8个,武汉、南京、泉州、广州5个。
这些工业产品产量下降的局面,重庆在承受、成都在承受、东莞也在承受,不是厦门一个城市的问题。
厦门的产业空心化外在表现最大的特征,就是第二产业占比不断下滑,第三产业(广义服务业)占比不断攀升。

青岛方面,2022年第二产业占比为34.8%,要知道2015年,青岛二产占比还高达43.3%,2010年更是高达48.7%。
但是看看石家庄,去年上半年增速第一,今年上半年依旧能够达到6.1%,跑赢大盘。前三季度5.8%,高于全国平均增速0.6个百分点。
再看厦门。根据厦门统计局披露的数据来看,2000年厦门三产占比分别是4.2%、52.7%、43.1%。当年厦门经济的一半以上都是工业提供的。
早在今年上半年,厦门就以1.2%在主要城市中垫底,且是唯一一个增速在2%以下的主要城市。
如此说,并不是说服务业不重要。工业的尽头是服务业,但服务业的根本是工业。对于工业立市的城市来说,一定不能忘本。
迷失的青岛、天津这几年都开启了寻根之旅,重新强调工业立市,并定下了提升工业占比的目标。
有一种观点是,“城市”,是先有“市”后有“城”,并且“城”因为“市”才能存活下去。而这里的市,就是指贸易,而贸易的根本则是产业。没有产业,买卖便无可依托。
目前,厦门市规模以上工业产业类别中,只有9大类。千亿产业只有1个,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2021年总产值为3042.73亿元。
所以,对于自身实力不强的城市来说,只有不断壮大自己的工业实力,凭借实体经济去争夺排名。
该说说厦门了,这个今年前三个季度GDP增速都很扎眼的存在。
同省的兄弟城市福州,虽然跑输了大盘,也仍有4.5%的增速。
手机产量和数码相机产量,更是脚踝斩。
前三季度第二产业(广义制造业)增加值增速为4.2%,虽然比上半年的-6.2%跌幅有所收窄,但仍在下滑。
比如液晶显示屏产量,已经从高峰时期的年产1.46亿片下降至去年的4460万片,膝盖斩了。
数码相机方面,巅峰时期年产量533.07万台,去年只有69.16万台。
如厦门这样的城市,本身工业实力就不够强,想要追逐服务业,身段又不够。
至于人口的流向,则是产业作用的果。产业是经济与人口的基石,没有产业,经济发展无从发力,无法提供就业,也就无法吸引人口。
厦门统计局披露:
出口方面:
再看还没有出现疫情影响的2019年,三产占比分别是0.4%、41.6%、58%。第二产业占比较2010年下降了8.4个百分点,同时第三产业(广义服务业)占比则提升了9.1个百分点。
第一,作为厦门最强的产业,与头部强城相比,不值一提。
到2010年,厦门的三产占比分别是1.1%、50%、48.9%,这时候,第二产业已经提供了厦门一半的GDP。


对于厦门来说,2023年堪称水逆的一年。当然水逆的不止厦门,本号之前写过的西省联盟(陕西、江西、山西、广西)均失速了。


第二产业占比不断下滑,这让工业实力本就不强的厦门,错失了工业强大的机遇。
进口增速依旧很不错。但出口跌幅相较上半年的-1.1%进一步扩大。
所以,产业对于城市重要性无以复加。城市的兴盛,必然是产业的兴盛。城市的衰弱,必然也是产业衰弱引发的。
在这一产业上的霸主,是深圳。2021年深圳的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产值24361亿元,位居全国第一。其次是苏州(12096亿元),东莞第三(11037亿元)。
这一现象在很多中心城市身上都存在。典型如青岛、天津。
潜江大型农业产业科技示范园区项目建设快速推进
湖北日报客户端讯(通讯员薛晓军)为推进虾稻产业高质量发展,今年3月,巨金米业有限公司投资1.13亿元,打造潜江虾稻(巨金)科技产业示范园,得益于潜江市高场街道办事处的大力支持,项目建设正按计划快速推进。大财经2023-05-06 14:38:450001刚刚,见证历史!原因找到了!热搜爆了!杨幂官宣解约
兄弟姐妹们啊,谁能想到,大牛市好像来了,上证指数大涨了1.8%,中特估涨疯了,而且中国银行成了中国很行,历史罕见涨停!一起看看发生了什么事情。沪指今日高开高走,盘中一度涨近2%,站上3400点关口,截止收盘沪指涨1.81%,深成指涨0.4%,创业板指涨0.25%。大金融股持续走强,银行股遍地涨停!中国银行A股涨停、中信银行、西安银行涨停,农业银行、民生银行、工商银行、中国银河涨超6%。大财经2023-05-08 23:01:080000马斯克的反击:广告商,你们的无底线在哪里?
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我们每天都在被各种广告包围。然而,当特斯拉和SpaceX的创始人马斯克在最近的一次公开活动中,对广告商进行了猛烈的抨击,我们不禁要问:广告商,你们到底想要什么?马斯克的爆粗口,无疑是对广告商无底线行为的强烈抗议。他怒斥广告商的贪婪,认为他们的行为正在毁掉我们的世界。他的愤怒,不仅仅是对个别广告商的指责,更是对整个广告行业的质疑。大财经2023-12-01 14:16:300000牛皮癣怎么治 牛皮癣图片
目前治疗牛皮癣主要有三种方式,分别是西药治疗、中药治疗以及物理治疗。其实不止牛皮癣,任何疾病的治疗,都会有这三种治疗方式参与其中,有些治疗方式是起主要作用,有的则起维稳作用,那么对于银屑病,这三种方式能多久治愈银屑病患者呢?西药治疗西药治疗银屑病主要以外用药物为主,常见的有氨甲喋呤、皮质类固醇激素以及维生素D衍生物。大财经2023-03-24 13:47:050000躺赢的迪卡侬
世纪之交,迪卡侬打算来上海开出中国首店时,首先在选址上就碰了壁。原本,迪卡侬在全球开店都是一个套路:开4000平米的大店,方便消费者拖家带口前来大采购。但在上海,它苦苦寻觅许久,最终也只能勉为其难地在尚未发达的花木地区,开出一家2000平米的店。彼时的热闹属于其他人:在北京东方新天地彻夜排队买Nike“1stGame”的买家数以千计;李宁营收首破10亿,正为次年上市加足马力。大财经2023-12-28 19:52:30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