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这栋楼年收租40多亿(顶上40多个万达广场,背后有两大豪门)
很多人可能无法理解,香港物业跟内地物业的差别。香港物业的租金回报远远超过了内地的物业,比如说以李兆基跟郭德胜两大家族一起持有的香港国际金融中心为例子。香港国际金融中心简称IFC,是由A、B两栋楼一起组成,其中一栋高达400多米,曾经是世界第五高的大楼。
香港国际金融中心按照这样的租金回报率,总计估值也在2千亿左右。香港的世界的金融中心之一,中环则是这个中心的中心,这里高楼林立,而且地少人多。另外香港国际金融中心就在香港中环地铁站上面,同时在这里可以有大巴直通香港机场,而且有提前值机的服务。


李兆基的恒基地产持有大约4成的权益,每年可以收租16亿左右。一栋大楼就收租40多亿,这是什么概念?
看到这一点你就懂了,为何香港大佬的实力这么强了。香港国际金融中心还不算香港最赚钱的物业,吴光正家族旗下的海港城更厉害,这个全球第二赚钱的商场,巅峰时期一期的租金收入高达100亿左右。这两年遭遇疫情,不过也可以收租七八十亿。
王健林在中国有400多座万达广场,去年的租金收入刚好突破500亿,算起来每一座万达广场的租金收入是1亿多一点。也就是一栋香港国际金融中心就可以盯上40多个万达广场了。
香港国际金融中心在软硬件上都是世界一流,因此租金才可以这么高。内地地产大佬的问题就是他们都依赖于房地产开发,一旦房地产周期开始出现之后,开发房地产赚不了钱,那么他们就不行了。可是香港地产大佬不一样,他们就是不开发房地产了,他们还有物业可以收租。收租这个生意就是一个稳字,虽然回报率很低,而且投入巨大,可是关键就是稳健。

比如说郭得胜家族的新鸿基地产,这家公司有超过250亿的收入是来自租金,而他们的负债率又在20%左右,自然是非常稳健。

如果你看到这个高度,你会发现内地比香港国际金融中心更高大楼比比皆是,光是一个上海就有好几栋比香港国际金融中心更高大楼。可是高就不一定赚钱。香港国际金融中心这栋大楼每年的租金收入大约是40亿。
翻开香港大佬公司的财报,你就会发现,他们有几个地方是完胜内地地产大佬的,他们的公司负债率非常低,同时他们公司的现金流非常充足,另外他们除了开发房地产之外,还有非常多收入来自于租金收入。
香港国际金融中心背后除了李兆基之外,还有郭得胜家族。这两大家族也是名列香港的四大家族。李兆基跟郭得胜本来就是关系非常好的朋友,李兆基的孙女还嫁给了郭得胜的侄孙。当年李兆基跟郭得胜,还有冯景禧一起创办了新鸿基。
其实在香港地产的历史上也有很多激进的大佬,可是他们如今都是不复存在了。如今可以存活下来的,都是那些非常稳健的大佬。李嘉诚就说了,他这么多年做生意,追求的就是在稳健中寻求发展,因此他非常注重公司的负债率跟现金流。其实内地大佬也不是不懂,只是他们的野心太大,想要用20年就走完如今60年才走完的路子,最终才摔得是头破血流。
李嘉诚的长实跟李兆基的恒基地产,他们每年都有几十亿的收入是来自租金。其实香港大佬们的物业并不多,可是他们的物业都是非常顶级,位置非常优质,特别是他们在香港的物业。
香港地产大佬为何这么稳?如今内地地产大佬日子都不好过,恒大暴雷、碧桂园暴雷,如今SOHO中国也有近20亿的税款没有缴。万达也面临巨额对赌的问题。
不得不说内地地产公司跟香港地产公司的差距还是大。这次北方水灾,出来捐款的都是香港的地产大佬,内地的地产大佬一个都没有动静。李嘉诚捐了3000万,李泽楷捐了2000万,郑家纯捐了2000万,李兆基捐了2000万,霍英东家族捐了2000万,郭鹤年捐了3000万。


香港国际金融中心这栋大楼为何可以如此赚钱?因为香港国际金融中心位于寸土寸金的香港中环,光是地价就是天价。李兆基在两年之前刚刚在香港国际金融中心隔壁买下了一块黄金地皮,足足花了508亿。
PCB板块快速走高 世运电路涨停
4月19日消息,PCB板块早盘快速走高,世运电路涨停,胜宏科技、四会富仕、沪电股份、明阳电路等多股涨超3%。机构指出,根据相关测算,AI服务器的PCB的价值量为普通服务器的三倍左右,预计2023年第二季度PCB行业景气度有望逐渐回升。本文源自金融界0000耶伦再次警告:不提高债务上限将发生“经济灾难” 并危及美元储备货币地位
美国财长耶伦周一接受采访时再次警告,未能提高美国债务上限将导致一场“经济灾难”,并将危及美元的全球储备货币地位。耶伦表示:“这可能会导致金融混乱,将会大幅减少支出,这意味着社会保障金领取者、退伍军人和那些指望从政府那里得到钱的人,以及承包商,我们将没有足够的钱来支付账单。”耶伦说,在提高债务上限的问题上,“总统和共和党之间存在很大的分歧”。0000《2024年报》:拥抱主题,龙腾科技
目录:一、宏观大环境1、A股市场估值模型2、2023市场表现回顾3、2024宏观推演分析4、从不确定性中寻找确定性二、2024核心板块趋势展望1、人型机器人2、智能驾驶3、MR4、人工智能5、算力存力封力6、华为产业链替代三、结束语应无所住,而生其心!一、宏观大环境技术分析有三大假设:①价格延趋势移动;②市场涵盖一切信息;③历史会重演;大财经2024-01-03 21:43:490000财政部原部长楼继伟:恢复经济需要精准施策、就业优先、改善民生
2023年,我国经济恢复性发展,1-10月份GDP同比增长5.2%,两年平均增长率略高于4%,低于5%-6%的潜在增长率。10月份全国人大常委会批准增发1万亿元国债,用于支持灾后恢复重建,提升防灾、减灾、救灾能力,赤字率由3%提高到约3.8%。这是25年来第一次在年中调整预算,扩大赤字,说明中央认识到形势是严峻的。——财政部原部长楼继伟大财经2024-01-03 21:36:170000慢慢变老的70后,得拥有多少存款,才能实现“彻底的躺平”?
慢慢变老的70后,第一批已经过了50岁了,也就是说到了知天命的年纪了。那么今天我们来思考一个问题——70后,得拥有多少存款,才能实现“彻底的躺平”?这一代的70后,实际上是肩负着养育三代人的重任,上有老父母、下有子女,还要养活自己,属实不容易。大财经2023-10-25 21:07:54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