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你达到什么状态的时候(就可以以交易为生了)
每一位野生的全职交易员,大家的经历都很类似,这也是这个职业的特殊性决定的,高风险,成材率低,唯一的优势就是上升空间大,但也伴随着可能需要承担极端的痛苦。
这时候他就会问我,你为什么不能直接告诉我答案呢?你是不是装那个啥?
如果这样你都不觉得枯燥无味,能够坚持,反而因为学到了更多东西,更靠近交易的全貌感到兴奋愉悦,那你对交易可能是真的热爱。
有一本书叫《刻意练习》,其中有一些观点非常值得我们借鉴。
其实交易并不轻松,钱也不是点点鼠标就能轻松赚了。在交易中,我们可能会经历精神上的折磨,踏空时无奈的情绪,犯错后对自己失望的情绪,日复一日被情绪冲击,如果当你成了一名全职交易,这些情绪又会被放大好多倍。
至于需要多少本金,我建议你根据自己的日常开销来计算,比如你一年开销20万,按每年10%稳定收益来保守估计,你一年就需要200万的本金。
能让交易结果真正稳定下来的,一定是交易技术。
所以如果你想做全职交易,可以把自己的本金放大一点,盈利预期放低一些,交易做起来更容易。
当时我没有一份工作,摆在我面前的只有这条路,我才不得不选。恰好这个行业又需要一定的本金,在非洲吃够苦的我,觉得能靠钱来生钱,在家动动手指就能赚钱,这是一件多么神仙的事情!这才让我走入了全职交易。
这时候我也会很无奈,因为答案你说了别人不信,不说别人觉得你装X,怎么说都不对。
天才优等生可能一百万人出一个,做到及格线可能每10个人就有一个,我们就是得承认自己的平庸,挣自己能挣得到的钱。
平时也有很多朋友问我相似的问题,问我怎么样才能以交易为生。每当回答这类问题的时候,我都会先沉默稍许,因为我不知道应该鼓励这种行为,还是应该劝退。
其实有时候我们得剖开问题看本质,你到底是爱交易,还是爱钱?到底是爱交易,还是爱交易带给你的刺激感?
我经常会看到这样的信息,2万块本金能不能做全职交易?我的答案都是很坚决的“不能”。
这篇文章是写给那些对交易非常热爱,非常赤诚的朋友。因为最近有一位还在读书的研究生问我,他已经有可以盈利的交易策略,是否可以放弃学业,直接走上全职交易这条路?
(2)遇到交易中的问题,你是只想知道结论,还是想知道为什么?
所以今天这篇文章,我就先聊一聊自己曾经的交易经历,我经过了哪些时段,有哪些感受,在文章的后半部分我也会讲一讲,以交易为生需要什么条件,以及如何判断自己是真的热爱,还是一时上头。
但其实我也知道,每个人都有自己热爱的事情,我不可以用自己的主观思维来决定他人的人生。
第二个条件,一定是交易技术。
我从一开始的绝不犯错,到留出一部分的容错空间;从曾经的绝不亏损,到后来的允许亏损,给自己一点空间喘气,让自己以做到60分为目标。
而且在交易中,行情不会一直让你走下坡路,一定是来来回回地拉扯,让你亏一点,又让你赚一点,反复循环。
所以做到及格线是不难的,从60分考到100分才是最难的,需要你战战兢兢,一点错误都不能犯,因为一点错误就可能满盘皆输。
这时候还会有朋友进入近期偏好的情况,比如有的人交易系统盈利了三个月,就开始想辞职做全职交易,这个时候其实你还不知道自己是否具备长期盈利的能力,一旦辞职就会完全失去安全感,你对交易的自信可能还没建立起来就先失去了。
如果你是兼职交易,靠所谓的盘感赚到钱,那是你的本事,也可以。但都做全职交易了,盘感这种虚虚实实的东西,可以给你带来稳定的收入吗?
然后当行情有了一点起色,又开始翘尾巴了,觉得自己还是有能力的,侥幸心理非常强,而且变得越来越完美主义,想把交易系统做得完美,想抓到更多的利润。
比如有人问我,止损应该选择低点还是次低点?这时我会先告诉他这个问题的答案,并且告诉他为什么是这样,应该怎么样去验证这个观点。
文章比较长,建议你们收藏阅读,以免丢失。如果觉得有收获,可以给文章点个赞。
这也成为了我以交易为生的底气。

我跟很多人一样,对交易市场的认知比较浅薄,一开始又遇上了新手运,稀里糊涂就把盈利做出来了,而且数额还不小。
到后来的状态就是,我与我的交易系统就像相处多年的老友,我非常相信它的盈利表现,即便是出现一段时间的亏损,我也不会担心,因为我知道最终都会赚回来。我对它也不会要求太高,它也不会压得我喘不过气来,我们就处成了最舒服的搭档。
(2)每一次练习,都是一项包含了练习、反思、总结、优化提升的一系列智力活动。
很多人在探寻交易的路上都是很急躁的,巴不得有人给他答案,自己就不用七找八找动脑筋了。
很多人问我,没有交易技术,靠盘感不行吗?
然而,人是很难赚到自己认知之外的钱的。
(1)在枯燥的技术学习的过程中,你的容忍度有多高?
全职交易就像谈恋爱,在一起之前觉得对方哪哪都好,在一起之后才发现这个人身上臭毛病一堆,趁着恋爱上头,啥都没搞清楚就结婚,到时候就会搞得一地鸡毛。
第一个条件,肯定是经济基础。
也有人会问我,均线好还是裸k好?我会告诉他,你可以用这两种指标分别测试同一种交易策略,看看它们的效果就知道了。
而且很多技术类的书都很枯燥,甚至要反复阅读才能理解,要做笔记总结。
因为我们都是人,需要生活,需要开销。假设你一年的开销需要10万,那你2万的本金一年需要翻5倍的利润,而且要稳定地翻倍,这基本上是不可能的。
如果连一本技术类书籍都无法完整看完,觉得看着就头大,那么你就是喜欢交易中的刺激感,而不是喜欢交易本身。
慢慢地,交易的路径就变得清晰起来,盈利也变得稳定起来,自己的心态也好了起来。
所以啊,这就是为什么我总劝每个能说得上话的交易者,一定要有一份正经工作,有一份收入来源,不仅可以让你有退路,交易起来也更加从容,不容易崩溃出错,都是因为我自己经历过,我不想让你们也经历。
这时候你的心态就会被无限拉扯,直到爆炸,开始犯各式各样的交易错误。原来的交易策略也不执行了,一直不止损被套,没计划的时候也频繁交易,怎么做都是做,怎么做都是亏。
真正热爱交易的人,才会有耐心俯下身去学习,去思考,去总结,去不断修正自我,这是别人无法给你的,只有靠自己。
相信这篇文章可以给正在交易的你带来一些启发,你也可以用来判断自己是否真正具备了全职交易的条件,可以极大程度上帮你避开一些风险。
其实越大的愿景,实施的难度也越大,只有真正热爱交易才能克服这些困难和折磨,怎么判断你是真的热爱交易,不是一时上头呢,我认为有以下的两个点:
后来交易让我尝了一些甜头之后,很多老粉都看过我的经历,知道我后来亏得很惨很惨。
在这个时候,恰巧认识了一位做黄金的老哥,才开始我的交易之路。
我20多岁的时候,就去了非洲科纳克里做生意,直到30岁左右,因为那边的一些政治原因被迫回了国。
我不会先幻想我的交易系统能赚多少钱,而是先着手建立一个毛坯。再把这个毛坯扔到复盘软件中,扔到模拟盘中去检测,一点点修改,从盈利率为负值,到不亏钱,再到赚钱,再到赚更多钱,慢慢测试自己的盈利极限值。
全职与兼职最大的区别,兼职可以更随心所欲一些,全职就是得力求稳定,因为你靠它吃饭了。
(1)不要迷信天赋,潜力不是挖掘出来的,是发展起来的,是创造出来的。
然后过了一段时间后,他还会来问我同样的问题。这就是因为没有自己验证过,从别人口中听来的答案,自己是不完全相信的。
我当时没有其他收入来源,所以亏钱的时候就更害怕,对于失去的钱更不甘心,经常会梦到自己在非洲的苦日子,当从梦中惊醒的时候就更想通过交易赚回来。
大家可以看一张图片,这张图是我早期学习交易做的部分笔记,大概有十几摞这么厚的笔记。
再比如同样是半仓交易,100万的半仓可以做10手,10万的半仓只能做1手。100万只需要很小的波动就能赚到10万,10万的账户则需要很久的持仓,这俩的难度等级又被拉开了。
在多数人的眼中,以交易为生代表很有钱,感觉生活好像很悠闲很舒适,每天只要在电脑前拨动一下键盘,就可以很轻松地赚到钱,比自己辛辛苦苦打工来得舒服多了。
多数人都是自学交易,在繁多的信息里,找出有用的内容去学习,并转化为交易的能力需要漫长的周期。
这对于在交易中还没跌过跟头的新手来说,简直就是恶魔的礼物。就像你进了一个赌场,一开始就让你赢,你才有一直留下来的可能性。赌场都有一句话,不怕你赢钱,就怕你不赌,这是同样的道理。
而交易达到稳定之前,需要历经繁琐复杂的测试调整期,达到稳定之后,每天也是重复的操作劳动,其实交易是一件非常枯燥的事情,这点相信很多老交易员都有同感。
所以我们追求的不仅仅是交易技术,还要追求稳定长久的交易技术。
(3)每一次刻意练习,都是从舒适圈往外走一步。不要走太远,让自己太累,也不要停下来,要一直往外走,日拱一卒,步履不停。
当时我攒了一些钱,整个人的状态是非常意气风发的。但我跟大家不一样,当时回国的时候,没资源没人脉没特长,多年的积累都在国外,除了留下一点积蓄什么都没有,这就造成了我对未来的极度迷茫。
我在交易失败后的整整两年时间,都没有碰过实盘,唯一做的一件事情,就是做复盘和模拟盘。
最后我再说一句:我曾经做全职交易是因为我没有别的选择,但是你们在可以选择的时候,不要轻易把自己放在退无可退的境地。
早在10多年前,我就经历过交易的狂热期,到后来交易的地狱期,再到最后的冷静期,深深体会过交易中的残酷和艰难。
如果你无法做到沉下心来学习,忍受交易中的枯燥与孤独,那么你也不是热爱交易,只是对交易还抱有美好的幻想。
然后我再结合模拟盘的数据,与自己曾经犯过的交易错误,看看自己的交易系统在模拟盘中的表现,会不会连错太多次,会不会回撤太深,遇到极端行情会不会有风险等等,尽可能避免自己再犯曾经的错误。
如果运气不好,全职以后就马上进入亏损的阶段,在压力之下交易就更容易走形,那就会进入亏损的恶性循环了。
比如你想赚10万块钱,你的本金是2万,就需要翻5倍,如果你的本金是100万,只需要做10%的盈利,这两者是完全不同的难易程度和心理状态。
因为我自己的交易系统大概每年平均收益在30%~40%,但是遇上不好的年份,达到10%也有,所以我们就按最低的年份来计算,更加保险妥当。
学会验证自己交易中的想法,是交易的必经之路,只有自己真正动手动脑了,才能真正理解和相信。
所以如果你只是单纯想赚钱,觉得靠全职交易能赚很多钱,那千万别开始,你根本不是热爱交易,你只是一时上头。
那到底该怎么做呢?
直到最后,花了一年多的时间把所有的积蓄亏光,才被迫停止交易。
而且这里有一个明确的规律:赚相同金额的钱,大资金比小资金更容易。
我把自己曾经的交易记录拉出来,把所有交易中遇到的问题一个个列出来,每天看一遍。
再有钱也别买分红险!这是真的吗?
老板进去,瘪三出来;人才进去,棺材出来;杨百万进去,杨白劳出来。10年前,分红险红过一阵,不过是黑红也是红;10年后,银行打破刚兑、印花税减半救市、不动产地动山摇……全靠投资界同行衬托,倒逼分红险“老将翻红”,大火出圈。这就不得不让我发出5个灵魂拷问:问题一分红险究竟是个什么鬼?熟悉我号的老观众,一定对增额和年金不陌生。大财经2023-12-01 15:10:260002罗永浩618卖货15亿,直播底层逻辑正在改变
首播15亿,罗永浩成京东618大赢家乘着京东618首日的这股大风,“狡兔三窟”的罗永浩再次站上了事业之巅,成为京东618首日当之无愧的大赢家!大财经2023-06-05 22:49:550001玛雅人是怎么消失的 玛雅人消失去哪里了
拉美大陆上神秘而辉煌的玛雅文明,是我们这个星球上迄今为止,最不可思议的重大事件之一。玛雅人在没有任何金属工具和运输工具的远古时代,在广袤的热带丛林中,为后世留下了许多高耸挺拔的金字塔神庙、气势恢宏的宫殿、庄严肃穆的祭坛,以及雕刻精美、寓意深邃的石碑,还有精确的数学计算方法和历法系统等等。大财经2023-03-25 17:29:100000切勿谈税色变,看看上海是如何征收房产税的?
#头条创作挑战赛#全面实现不动产统一登记的新闻一出,很多人直接将其与征收房产税联系在一起。首先需要搞清楚的一点是,政府只能征收房产税,不能征收土地税,因为土地属于国家,不能对没有所有权的个人进行征税。上海在2011年就已经开始征收房产税,我们不妨来看看上海是怎么征收房产税的,以及房产税对地方财政和房价的影响。大财经2023-06-19 16:59:320000管理就是“管事”而不是“管人”!把事管清楚,把人理明白。
管理的本质是“管事”,而不是“管人”。当今社会,虽然已经进入智能化、数字化时代,但人类作为一个社交群体,不可避免地需要管理。在团队、组织、公司等各种人际关系中,管理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然而,一些管理者往往把重心放在“管人”上,而忽视了“管事”,这样长期下去,不仅导致效果不佳,还可能会对员工的心理产生不良影响。大财经2024-01-09 14:10:53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