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五虎格局演变(上海一骑绝尘,南京被武汉全面反超)
3、上海266亿
继农林牧渔业上成功实现对上海 南京的一个抵两之后,在象征城市城建硬实力的建筑业上,拥有中建三局、中铁十一局、中铁大桥局、三峡集团等众多基建翘楚加持的武汉,差点再次实现以一抵二。不仅建筑业总产值达到了1.37万亿,而且距离反超全国基建第一城北京,仅有一步之遥。以至于即便是拥有陆家嘴四件套这一被誉为我国城建天花板的上海,也足足相差了1.47倍,六朝古都南京更是相差了2.69倍。

作为三城中唯一的滨海城市,上海虽然在GDP上曲高和寡,但从过去十年的GDP增速来看,上海不仅最慢,而且是唯一低于8%的。正所谓十年磨一剑,拥有速度优势的武汉和南京,虽然比上海的速度快了至少14%,但由于差距实在太大,想要后来居上近乎于只存在理论可能。反观GDP上无限接近的南京和武汉,则是领先者武汉以2.3%的微弱优势再次脱颖而出,这也意味着,南京和武汉的差距将进一步扩大。
1、上海801km
而且长江三雄无论是面积、科教等领域,还是城市历史文化底蕴,均十分相似。尤其是在民国时期,更是全部跻身我国五大城市。那么,现如今的这三座城市在综合实力上孰强孰弱呢?谁才是继上海之后的长江第二城呢?三座城市在各大领域的相互优劣势以及差距如何呢?……本文,我们便通过20项核心数据来一一解答。
3、武汉10.24万
一、人口规模:
3、武汉7所
2、南京1558亿
在体现一座城市是否足够富裕的另一项关键指标人均社消上,上海不仅意料之外地将榜首拱手相让给同样是来自于长三角的南京,而且相比于南京高达8.25万的人均社消,上海的6.64万反而是略显黯然失色,足足落后于南京24%。不过好在依旧是保持了对武汉高达32%的压倒性优势。以至于垫底的武汉,仅有南京的61%,刷新了两大副省级省会在人均经济指标上的最大悬殊记录。
1、上海10所

1、武汉8569km²
1、上海21.26万

3、南京43家
3、南京16907亿
3、武汉5.05万
在文旅方面,这三座城市不仅全部跻身全国十大文旅名城,而且众多文旅指标也是棋逢对手。其中,在顶尖文旅资源上,拥有最璀璨建都史的六朝古都南京虽然5A景区数量最少,2个的成绩仅有上海的一半,但在文旅创收上,却取得了接近于2000亿的成绩,仅仅和上海相差了6.9%。巧合的是,5A景区最多的上海,刚好也是以6.9%之差屈居于素有大江大湖大武汉之美誉的江城之后。
在顶尖医疗资源方面,武汉和上海不仅同时均拥有2家医院跻身全国十强,即便是在象征我国医疗机构最高评级的三甲医院数量上,武汉和上海也都达到了60多家,再次棋逢对手。不过,上海还是在数量和质量上均力压武汉。反观南京,三甲医院则是足足少了20多家,而且没有一家医院能够跻身全国十强。医疗上与武汉和上海的差距还是显而易见的。
二、面积:
四、GDP增速:
2、南京526亿
1、上海7.96万
果不其然,在居民收入水平上一马当先的上海,在象征纳税贡献力的人均税收上,不仅再次脱颖而出,而且接近于2万的人均税收,即便是同为长三角的南京也是望尘莫及,足足相差了1.48倍,这也是南京和上海在人均经济指标上的最大悬殊记录。无独有偶,人均税收不足一万的武汉,不仅和南京相差了1.41倍,更是不足上海的一半,同样是刷新了两城人均经济指标最大差距记录。
2、南京1.27万
十二、财政收入:
3、武汉0.35万亿
2、南京8.75%

十四、进出口总额:
1、上海4.19万亿
上海虽然因为土地资源不足的问题,导致大量企业外迁至江浙皖三省,但身为我国第一大国际经济中心城市的上海,依旧是众多世界级500强企业的首选。所以,规工总产值依旧取得了超4.5万亿的傲人成绩。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同样来自于长三角的江苏省会南京,则是刚刚突破1.5万亿,近乎于只有上海的三分之一。即便是和被誉为东方芝加哥的内陆城市武汉相比,仍以6.9%之差屈居其后。
1、南京92件/万人

3、南京1946亿
1、上海45264亿
十八、211院校:
2、上海2080亿
总结:随着长江城市三强20项关键数据的一览无余。相信大家对于这三座因长江而生又因长江而兴的城市翘楚,也就有了更为客观公正地全新了解。而本文开头的众多悬念势必也已迎刃而解。最后,我们便来看看三城综合实力对比结果:
2、武汉综合得分592%,共计6项第一,5项第二,9项垫底;
2、武汉16379亿

十五、建筑业总产值:



1、上海7608亿
1、武汉2223亿
2、南京14.00万
十七、三甲医院:
十、人均存款:
南京虽然在象征城市居民收入水平的人均收入上,再次以27%的绝对优势完胜武汉,但相比于上海而言,差距也是达到了15.4%,远高于人均GDP的1.2%。看来,南京即便是在经济发达程度上成绩斐然,但作为准一线城市的南京,和一线城市天花板的上海之间,依旧是存在一定的收入差距。而人均收入达到8万的上海,更是雄踞全国第一,以至于4.6万的人均消费支出,都远高于全国收入水平均值。
3、武汉13.74万
1、上海2476万
3、武汉1504亿
1、上海1.88万
3、武汉0.90万


十三、规工总产值:
3、南京综合得分562%,共计2项第一,11项第二,7项垫底;
七、人均收入:
2、上海6.64万


3、上海6340km²


1、上海综合得分846%,共计12项第一,4项第二,4项垫底;
八、人均税收:
1、上海69家
上海虽然在科教资源上曲高和寡,但由于人才储备却在不足以和另外两座城市相提并论。因此,在象征城市科技科创活力的每万人新增专科数量上,反而以72件的成绩完败于同样是长三角顶流城市的南京92件,差距高达27%。与此同时,即便是面对内陆的武汉,领先优势也是所剩无几到只有10.5%。看到这里,相信大家也就不难理解,为何上海的发展速度明显不及南京和武汉了吧。
从三座顶流城市的人口来看,不仅是大相径庭,而且分列泾渭分明的三个档次。其中,作为全国第一大人口中心的上海,不仅人口达到了2500万,而且比拥有近1400万人口的武汉足足高出了1100万。这还不算天壤之别,作为三城中,唯一人口不足千万的南京,不仅比武汉少了400多万,更是比上海少了1500多万,仅有上海的38%。即便是在人口流入数据上,上海同样是以超千万的成绩一马当先,南京则少到不足武汉的一半。
3、南京15320亿

3、南京449km
九、人均社消:
在了解完三座城市众多人均经济指标后,我们再来看看影响三城近4800万人口衣食住行中最为关键的一日三餐。俗话说的好“民以食为天”,一座城市经济发展的再好,也离不开农林牧渔业默默无闻的付出。而土地资源紧缺的上海之所以拥有高经济回报,则是牺牲了农林牧渔业,以至于产值只有270亿不到,甚至只有面积相当的南京一半。至于面积最大的武汉,则是首次实现以一抵二,实属不易。
1、武汉837亿
1、南京8.25万
2、上海0.93万亿
十一、农林牧渔业总产值:
2、武汉1373万
2、上海72件/万人
作为我国第一大河流的长江,不仅拥有世界第三大流域面积,并覆盖全国近五分之一国土面积,更是孕育了我国东部、中部、西部共计19个省级行政区划。而在长江沿岸,也是孕育了众多全国顶尖城市。曾经的长江五虎上海、南京、安庆、武汉、重庆更是名扬四海。不过,随着安庆错失安徽省会后的每况愈下,以及重庆在经济质量和科教上的乏善可陈,长江五虎俨然演变成现如今的长江三雄—上海、南京、武汉的三足鼎立之势。
3、南京949万
有意思的是,三城虽然在第一大经济指标GDP上全部跻身全国十强,但相比于武汉仅仅领先于南京11.6%,且再次冲击2万亿失败,GDP超4万亿的上海可谓是鹤立鸡群。不仅武汉 南京的总和,仍然只有上海的80%,GDP位居三城垫底的南京更是只有上海的37.9%。这也是上海继人口之后,再次以以压倒性优势完胜南京 武汉的总和。看来,麻雀虽小的上海,完美诠释了浓缩的皆为精华。

1、武汉1.37万亿
3、南京0.51万亿
作为直辖市 国家中心城市等多重重量级身份加持的上海,在象征城市财大气粗的财政收入上,不仅再次以鹤立鸡群的压倒性优势胜出,而且超7600亿的财政收入更是长期雄踞全国第一。反观两大副省级省会,则是全部处于1500亿,虽然人口只有武汉69%的南京以3.6%的微弱优势逆转武汉,但却仍然难掩和上海高达4.88倍的巨大悬殊,以至于南京 武汉的总和,也才刚刚上海的40%,三城首尾差更是高达5.06倍。
巧合的是,在顶尖科教资源上,武汉和上海再次携手同时拥有2所高等院校跻身全国十强。不过,大学数量遥遥领先的武汉,却在211院校上,以7:10完败于上海。反观人口不足千万的南京,即便大学数量只有53所,远低于武汉的83所,但除了南京大学力压武汉的武大 华科跻身全国十强外,211院校也是达到了8所,不仅力压武汉,而且距离上海也是近在咫尺。

二十、新增人均专利:

1、上海18.03万
2、武汉461km
没想到,GDP和上海足足相差了2.64倍的南京,却在象征城市经济发达程度的人均GDP上,近乎于反超上海,仅仅只以1.2%的毫厘之差惜败于上海,这也意味着,南京随时都可以反超上海。反观武汉,虽然同样晋身为超2万美元的发达城市,但却难以掩盖和长三角双雄之间至少30%的巨大悬殊。足以可见,作为内陆城市发达程度天花板的武汉,和群星闪耀的长三角之间,依旧是存在难以企及的差距。
武汉虽然在顶尖学府数量上垫底三城,但作为全国最早一批拥有百万在校大学生的城市,武汉在储备人才在校大学生数量上,竟然高达133万,成为三城中唯一破百万的。与此形成鲜明反差的是,被誉为科教第二城的上海,竟然只有80万不到,相当于武汉的60%,即便是和人口规模只有自己38%的南京相比,也是只有其的82%。这也意味着,上海的经济严重依赖于人才引进。
素有大上海之美誉的全国第一大经济中心魔都上海,实际所辖市域面积却是三城中最小的。不仅以3.9%的微弱悬殊屈居南京之后,更是只有同样被冠以大的武汉74%。而武汉比上海、南京竟然同时大了近2000km²,相当于一线城市深圳的总面积。因此,从城市的发展纵深来看,素有大江大湖大武汉之美誉的江城武汉,无疑将更具有可塑性。反观人口众多、面积却相对狭小的上海,土地资源紧缺的问题将日益突出。
2、南京0.63万亿
五、地铁里程:

十九、在校大学生:

2、南京97.3万
1、武汉133万
1、武汉8.95%
正所谓,百姓富不富全看腰包鼓不鼓。而最能代表老百姓是否家财万贯的指标无疑便是我国居民财富的最大聚集地存款了。从三座城市的人均住户存款来看,南京似乎毫无悬念地再次完胜武汉,领先优势也是达到了37%。可惜,看似成绩斐然的南京,相比于人均存款超20万的上海而言,差距却高达1.52倍,着实有点囊中羞涩,以至于刚刚突破十万的武汉,继人均税收之后,再次不及上海的一半。
3、武汉5.45万
2、武汉62家
2、武汉18866亿
3、上海80万
1、上海44652亿
三、GDP总量:
2、南京6.9万
2、南京17.82万
3、上海7.68%
六、人均GDP:

在我国,一直广为流传这么一句话,叫“要想致富必先修路”。足以可见,发达的交通网络对于经济发展的必要性。而被誉为城市最大运载力的地铁轨道系统,更是极大的缓解了城市数以千万人口的日常通勤问题。同时也被誉为城市经济大动脉。作为全国第一大经济中心的上海,果不其然以超800km的成绩再次问鼎全国第一,武汉和南京则是均处于400km ,差距仅有微不足道的2.7%。
2、南京8所

2、南京6587km²
3、武汉65件/万人
十六、文旅收入:
如果说财政收入上高达5倍的巨大悬殊,足以令人瞠目结舌的话,那么,在象征城市国际经济地位和核心竞争力的外贸上,三城将为我们呈现出什么叫天壤之别。当魔都上海进出口总额顺利突破4万亿大关时,素有九省通衢之美誉的武汉,竟然只有0.35万亿,不仅只有同样是非沿海城市南京的56%,更是仅有上海的8.4%,差距达到了匪夷所思的12倍。就算是南京和上海之间,差距同样是高达6.66倍。以至于南京 武汉的进出口总和,仍不及上海的四分之一。
亚洲多少个国家 亚洲最富10个国家
大财经2023-03-24 13:04:550001李佳琦双十一收入超250亿,此前曾因负面新闻多次登上热搜
11月12日零点,2023年双11收官。据李佳琦团队统计数据:据李佳琦直播间的销量及售价测算,今年双十一,李佳琦总收入预计超250亿元。值得注意的是,就在不久前李佳琦还深陷底价协议、二选一、假货等负面传闻,多次登上热搜并被各方频频质疑涉嫌垄断。来源:潇湘晨报0000宝宝奶粉排行榜10强 宝宝羊奶粉排行榜
奶粉是小宝宝们最重要的口粮,所以奶粉的质量直接影响到小宝宝们的身体的生长发育,购买安全可靠的品牌奶粉是非常必要的,在宝宝奶粉上面不能为了节约钱而随意的购买,谨慎小心的购买是宝宝健康成长的重要保障。那关于宝宝奶粉排行榜10强是哪些品牌你们都知道吗?不知道的话赶紧来看看吧。1.美赞臣奶粉大财经2023-03-25 16:29:230000人事代理是什么意思 人事代理好还是合同好
现在高校招聘人才很多都是采用编制备案制和人事代理。不少人纳闷,到底什么是编制备案制?什么是人事代理?编制备案制:备案制不同于正式编制。两者之间的主要区别在于是否属于国家体系。备案制在制度之外,不属于正式编制。简单来说备案制就是编制在岗不在人,离开这个学校编制就没有了。但是备案制和正式编制的薪资待遇没有任何的差别。在稳定性方面,备案制也非常稳定,完全不需要担心。大财经2023-03-25 16:26:190003许家印是如何把恒大“掏空”的?
截至目前,许家印已经消失了近两年的时间,可在此期间,关于许家印和恒大的传说,却始终没有消失过。地产大佬王石曾如此感叹:“我从来没见过像恒大这么好的企业”。而当时的许家印,曾凭借创立恒大,创造过“三年重回千亿,五年万亿俱乐部”的神话。但就是这样一个在地产行业叱咤风云的企业,就是这样一位曾无比辉煌的企业家,最终却因为拖欠员工工资、欠供应商货款而备受谴责。大财经2023-05-06 21:16:40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