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篇(我的公司需要上市吗,上市认识)
后天不受待见的:
4、规范成本太高的
3、有“历史原罪”、“案底”的
1、人生需要梦想
1、大股东不想上市的
我的公司需要上市吗?
对公司来说:毕竟是有代码的公司了,一方面会受到更多上下游、投资者、媒体、社会的关注,另一方面公司也会获得更多的商业机会、合作机会、政府资源、行业协会资源等。
4、通过股票上市造富
然而,公司为什么要上市?公司适合上市吗?上市需要付出多少成本?是基于企业融资视角上市还是基于长远战略视角上市?笔者过往接触和服务过不少拟上市企业,对上市这个问题有深刻认识的可能并不多。笔者结合正领咨询过往的服务项目和拟IPO企业的撤否案例,从以下5个方面阐述对企业上市的认识。
无论如何,大股东的意志和取向,对公司上市而言是非常重要的。
2、可以考虑上市的公司,老板可以提前用较低的成本先进行内部梳理、有节奏的开始进行内部控制规范,避免后续问题太多或出现实质性障碍。
1、有票子
作者介绍:江乐飞,正领咨询业务合伙人、咨询总监,注册会计师,擅长拟IPO企业内部控制规范,服务客户涵盖专用设备制造、新一代信息技术、农业、电子制造、军工、新能源等众多行业。
【总结】
当然“需要”!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士兵,不想上市的大股东不是好老板。对于未上市的公司来说,申报上市似乎成了公司发展历程中不可或缺的标配,选择上市是一种等同于“政治正确”的“商业正确”。
涉及国家秘密、商业秘密或者国防军工秘密的,虽然根据《公开发行证券的公司信息披露内容与格式准则第57号—招股说明书》的规定可以按程序申请豁免披露,但如果涉及秘密太多,这也不能说、那也不能写,信息披露的程度已经对投资者做出判断构成了实质性障碍,那也是很难办的。
三、上市有哪些弊端?
一、公司上市的缘由
看得见的:中介机构费用(包括咨询费用,比如找正领咨询提供咨询服务)、员工社保公积金按标准缴纳、多招人(比如财务、专职法务、内审、研发文员等)、补税或交罚款等等。
除此之外,在A股上市还需关注板块定位、公司适合上哪个板块(笔者以后会专文梳理分析),证监会在交易所收到发行人的注册申请文件时,也会同步关注发行人是否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和板块定位。
对公司来说:除了IPO,未来还可以进行再融资(如定增、配股、可转债等),还可以进行并购重组等资本运作。
融资的平台是很难得的,对公司、对个人都非常重要。
这是大家都想的事情,包括公司有做内部股权激励的,那些各层级、各岗位的被激励对象也都盼着公司早点上市。举2个例子,一是新东方,据说当年俞敏洪并不想让公司上市,但是架不住公司内部众多利益相关方的强势诉求、不得已而上市。二是蚂蚁集团,2020年10月20日获得中国证监会注册(后被叫停上市),当时网上就在热议蚂蚁集团会产生多少个亿万富翁、千万富翁。
5、条件允许的话,在业务内控环节提前进行规范,搭建良好的内部控制体系,兼顾平衡发展与合规,在公司内部形成规范习惯,减少报告期的问题和整改难度。
2、融资协议有上市的对赌条款
3、有台子
简单的举一个很简单的例子:存货跌价、应收账款坏账的计提。据笔者有限的认知,不打算上市的公司能够严格按照《企业会计准则》的要求去计提资产减值损失的(会影响财务报表利润)可能很少吧,如果企业要上市,搞不好有可能计提资产减值损失后都不符合上市条件了。
一是公司通过发行股票融资获得更多的资金,可用于扩大业务、研发新产品、抢占资源等;二是原始股东们未来可以在二级市场减持,轻松实现小目标。
二、上市有哪些好处?
5、同行都在上,我不上就落后了
公司在发展过程中曾引入了风险投资,在增资扩股的相关协议中约定了公司上市的对赌条款,要求公司于某年某月某日前或者必须递交申报材料、或者必须获得申报受理(核准制时代有)、或者必须成功上市,否则大股东将承担回购义务。
现金流是企业的血液,资金实力强的公司拥有不可比拟的优势。通过公开发行股票,可以让企业获得无需偿还的宝贵资金,可以极大的提升企业的发展格局和行业地位。抢上市某种意义上就是在抢市场、抢发展机遇、抢战略空间。
创始人找到了一个“好项目”,可能公司还没注册成立,但架不住PPT里面的市场规模和前景巨大、未来3-5年的财务数据已经畅想出来了,创始人到处讲故事:这个项目我计划3年内运作上市。
5、涉及国家秘密、商业秘密太多的
选择上市,意味着企业要规范,不能“随心所欲”了。上市需要花很多钱,有看得见的、也有看不见的。
中介机构在公司上市过程中拥有重要的话语权和专业引领作用,公司基本上对中介机构都会言听计从。如果公司近些年发展势头很好,营收和利润快速增长,行业属性好、甚至公司所处行业为当前的热点行业(比如近几年的新能源行业、备受争议的核酸检测行业等),这样的项目在中介机构眼里是优质项目,中介机构也会推动公司加速上市进程。
1、首先确保公司历史沿革没有重大障碍,发展过程中“不犯大错”。
2、行业属性“不受待见”的
对公司注册地来说:如果当地的上市公司稀少,则公司上市在某些层面讲也是“地方政绩”,公司可以为当地创造更多产值、税收、就业,甚至衍生出产业协同效应、带动当地其他产业发展。
这样的公司往往还处于业务发展的早期,确保持续经营是关键,能跟上市扯上关系的大事,可能就是创始人需要搭建一个好的股权架构(李利威:人类失去太阳会在8分钟之后发现,但股东把股权架构搭错了可能要几年甚至十几年后才会察觉)。
二是,上市对一个公司来讲是要脱三层皮的(后续会写文章展开说),如果没有大老板的坚定,公司被“折腾”的最后有可能泄气、打退堂鼓,搞得心力憔悴。
2、有面子(面子可以带来里子)
主要跟一定阶段的政策导向有关,会根据形势变化调整,如学前教育、学科类培训、白酒、类金融、殡葬、宗教、房地产、核酸检测等行业。有些行业可能以前能上、现在不能,也不排除有些行业以前不能上、未来可能开口子。
在“三、上市有哪些弊端?”中提到的核心,其实也是规范成本。这一点关键还是需要大股东充分评估利与弊,在上市成本和上市可能性中做出考虑和权衡。如果企业家底殷实、利润丰厚,老板也有足够的决心,那还是鼓励去规范。如果企业本身的财务指标就在上市标准左右徘徊,或者企业进行规范可能会导致失去某些重要业务,那可能把公司经营好、提高盈利能力就是首要任务了。
对员工来说:未来可以通过参与公司的股权激励(如限制性股票、股票期权、员工持股计划等),一起分享公司成长的价值。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属个人观点,供交流讨论之用,不构成对拟上市企业的具体建议。
一是,部分老板过往做实业已经赚够了、早已财富自由,加上自己可能已经60、70多岁了,年级大了也不想折腾,对上市没有足够的“欲望”。这样的企业可能自身基本面不错,盈利能力好,公司的其他小股东、内部的核心员工等会有不同于大老板的上市想法,如果大老板力排众议,可能会影响公司的团结和核心人员的稳定性;如果大老板碍于情面对上市“扭扭捏捏、虚为委蛇”,又很可能耗散公司的资源和精力。
网上写了很多关于上市的坏处,但笔者认为,公司选择上市真正的弊端只有1个:钱花了,事没办成(上市不成功)。
如果知道以后上市不成功,干脆一开始就不要搞了。可惜没有如果......
先天不受待见的:
我的公司需要上市吗?看情况。
比如假外资的、历史上改制存在问题(如导致国有资产流失、说不清道不明不能自证)、公务员等敏感身份人员违规入股(非代持、有记录)、曾引起社会公众普遍关注的重大负面事件(会被人民和舆论惦记)、多次被行政机关处理的(公司的合规和诚信会受质疑)、发行人及其控股股东和实际控制人有情节严重的刑事犯罪行为或在“五大安全”领域有性质严重的重大违法行为(执行完毕过了3年还需要评估)等。当然这个也不是完全绝对的,关键看事情的性质、能不能搞定或弥补,但是记住一句话没错:历史沿革影响终生。
二是淘汰类行业:不符合有关法律法规规定,严重浪费资源、污染环境,安全生产隐患严重,阻碍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需要淘汰的落后工艺技术、装备及产品等项目。对淘汰类项目,禁止投资。各金融机构应停止各种形式的授信支持,并采取措施收回已发放的贷款;各地区、各部门和有关企业要采取有力措施,按规定限期淘汰。详见国家《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最新的2023 年本目前在征求意见)。
3、密切关注国家政策,尤其是发改委、工信部等部委发布的产业政策,以及证券监管机构的法规、指导意见等。

可以分为2类,一类是先天不受待见的,一类是后天不受待见的:
2、搞好公司的基本面。能不能上市,最终还是取决于企业自身。
五、公司在规划上市前可以先做些什么?
3、被中介机构推着上市
看不见的:规范整改过程中适应不了的好员工离职换人的(工作接续问题)、有些“不合规”的事情或业务不能再做了、业务重组的(规避同业竞争或降低关联交易)、平息负面舆论的、被竞争对手搞的、信息披露成本等等。
1、不适合上市的公司,要果断做好决策,内部尽早统一思想、“闷声赚大钱”,避免公司内部在“上市或不上市”的问题上摇摆不定,更要避免最后花了大代价却没上市。
部分关于募集资金使用的法规里面还要求募集资金不得投向《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的限制类项目。
四、哪些公司不适合上市?
一是产能过剩行业:比如钢铁、电解铝、水泥、平板玻璃、煤炭等行业,光伏、船舶等行业也曾被国家列入、后被移出。产能过剩行业的认定以国务院主管部门的规定为准(一般发改委、工信部、自然资源部、财政部等部门会不定期发文提出化解过剩产能的指导意见)。
我不是在开玩笑,这一点真的很重要。可以从2个方面来说:
4、老板可以交几个好的上市咨询顾问朋友,在不影响公司发展的情况下,将公司的一些重大问题经常与顾问沟通沟通。财务部门也可以提前确定会计师事务所,涉及公司重要的会计政策、会计估计等问题,提前跟注册会计师沟通、双方形成一致意见。
对员工来说:一方面在上市公司的工作履历是有光环的,如果跳槽到其他非上市公司,升职加薪少不了。另一方面上市公司的员工(尤其是一些重要岗位),在外面参加活动时经常是被别人追着换名片、加微信的。
3、针对发展早期的公司要上市,老板嘴巴上说一说,描绘一下愿景、鼓舞一下人心,就可以了,最好别真金白银的投入成本去规划,毕竟企业的首要任务是先活下去、要能持续经营。
中国给土耳其建了1座发电厂,建的太好了,抗住130颗核弹爆炸威力
中国给土耳其建了一座发电厂,结果建的太好了,能抗住130颗核弹爆炸的威力,让它在两次7.8级大地震中,依旧稳定运行,没有出现任何人员伤亡,周围的国家都惊呆了,他们都不敢相信中国的基建能做的这么好,成了中国质量的活招牌。这个发电厂就是胡努特鲁电厂。大财经2023-12-04 19:22:41000008年我花9.4万给父母补缴15年社保,堂哥拿钱买房,如今差距悬殊
文:赵州泉2008年,金融危机席卷了整个世界,中国也未能幸免。也是这一年,我们当地出了一项政策,可以一次性补缴15年的社保,当时挣钱不易,我纠结过后,还是拿出所有积蓄,又问亲戚们借了一些钱,给父母补缴了15年的社保,一共花了9.4万元。当时身边的人都笑话我太傻,堂哥和大伯也说我读了那么多书,都白读了,有这笔钱不如买房,堂哥就是在这一年,买的房子。如今十几年过去了,我和堂哥的差距也显现出来了。大财经2023-12-18 11:10:320000透视30城地铁财报:6家公司营收破百亿,补贴总额超千亿
界面新闻记者|唐俊作为大城市居民的重要出行工具,各城地铁的发展都备受当地人关注。而地铁的发展,与地铁公司的财务状况密不可分。目前全国共有44个城市开通了以地铁模式运行的轨道交通,但部分公司的财务报告未公开。界面新闻记者从上海清算所、中国债券信息网、上交所等平台查询到30家轨道交通公司2022年的财报,对经营状况进行了整理分析。6家公司营收破百亿,深圳地铁利润大幅下滑大财经2023-05-28 04:36:090000四大名著是哪四本书 四大名著作者及朝代
四大名著很多朋友都知道是什么,它们讲述的故事丰富了我们的精神世界,也是中国文学历史的文明支柱。但你知道嘛?四大名著的说法是在建国后才出现的说法,在建国之前,四大名著其实是六大名著。那么另外两部名著是什么?他们为什么在建国就被踢出了六大名著行列?今天就让我们怀着好奇的心,一同探寻。大财经2023-03-21 06:30:330000朱亚文电视剧大全 马伊朱亚文电视剧
1、《漂洋过海来看你》饰郑楚2、《合伙人》饰古东青3、《欢喜密探》饰便衣密探?4、《红高粱》饰余占鳌5、《北上广不相信眼泪》饰赵小亮6、《姐妹兄弟》饰宋建国7、《北上广依然相信爱情》?饰王茂8、《天生要完美》饰云天耀9、《正阳门下》饰韩春明10、《远去的飞鹰》饰高志航11、《我的娜塔莎》饰庞天德12、《地火》饰黎仲明大财经2023-03-21 12:01:56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