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郭先生反映(住院花14万报销3000元,难怪4年4400万人退保)
有网友现身说法,广东省内异地城乡居民医保,医药费11000多元,只报销了3500元。还要起付线1000元,个人承担了绝大部分。而且费用其实也不低,以农村6口之家算,一年需缴纳380×6=2280元。如果不是住院达到标准,根本就用不上,几千块对于农村可不少,身边不少人都不交了。

但我认为影响更大的是,老百姓的收入没有跟上来。有一个现象特别明显,2020-2022年,居民医保参保人数减少非常快。这说明疫情几年,老百姓收入没跟上来,不断上涨的费用成了负担,有的人干脆选择断保。

广州郭先生的母亲住院,花了14万“穗岁康”只报了3000元,买的时候说可封顶陪付百万,感觉自己受骗了!网友直呼太坑人,每年180元白交了。有网友甚至认为居民医保也不划算,2023年个人缴费已达到380元。也就是说20年保费涨了40倍,年均增长近20%,而且每年都要上涨,难怪这几年那么多人退保。
相关部门回应称,这是参加居民医保的群众有钱了,升级为职工医保才导致减少。但我查资料发现,2022年职工医保增加的人数仅为812万,整体算起来也有1705万人断保。这是老百姓观念有待提升,还是存在其他原因呢?

要知道在2006年时,为了鼓励大家买一年才10元,但是每年上涨,到2023年已经要380元。根据财经大健康数据,这几年已经有4400万人退保。是这些医保不划算,还是老百姓把他当成买卖?
广州郭先生这件事,其实跟网上说的还是有点不一样。首先郭先生母亲是有居民医保的,所以14万多医药费已经先报了5万多。“穗岁康”起到的是补充作用,也就是说在医保报销完后,符合规定的医药费还可以另外报销。
其实保险的作用主要为防止意外,不是说花了多少钱,要报回多少钱。更重要的还是防止,因为意外而导致的家庭返贫。不能像做买卖一样来考虑问题,而且不同的保险作用并不一样。
现在居民医保参与人数减少,这确实不是个好现象。根据统计数据,2019-2022年4年间,居民医保参保人数减少4429万人。仅2022年一年,参保人数就减少了2517万人。
虽然不少网友认为“穗岁康”就是坑,这不能报那不能报,而且没超过1.6万的部分也不能报,很多时候根本就一毛都报销不了!但其实他主要是保大病,而且为了普惠收费还不能高。这样就只能提高报销门槛,如果什么都能报,那收费就要提高,这样参与的人自然就减少了。
我看到有网友说,买“穗岁康”不如直接买商业保险。但是广州的穗岁康收费才180元,这是商业保险做不到的。也许商业保险提供的服务不错,但是肯定做不到如此普惠。还有“穗岁康”有病史也可以买,既往症复发也能理赔,这是商业保险不会干的。商业保险是要盈利的,不会像“穗岁康”老弱病都可以买。

广州郭先生这事要理性看待,无论是“穗岁康”还是居民医保,都是对普通人的福利。但是这几年参保人数减少很快,是不是也要考虑涨价的速度。也许需要考虑加大补贴力度,减缓涨价速度,就当作对普通人的转移支付吧。同时也要注意,个别医院存在一种现象,没社保去医院拔个牙花200元,有社保去医院反而要花400元。

这当然有老百姓错误观念的原因,居民医保费用每年上涨也有影响。但即便是每年提高保费,支出增速仍然高于收入。全国居民医保基金结余,从2012年的13.5个月下降到现在的9个月,有的地区已经不足6个月。我国老龄化速度太快,导致医保支出增长很快。
就是说郭先生这件事,如果刚好符合规定,“穗岁康”是还可以再报几万块的。按照规定个人费用超过1.6万元的部分,可以另外报销医药费的80%,但是材料费是不能报的。刚好郭先生母亲的医药费里,大部分都是材料费,只有几千块符合报销规定。所以郭先生这件事,只能算是个特殊情况。


几乎全是假货,利润高达650%,为何消费者还争相购买?
文|乐见Talk编辑|乐见Talk“那什么是真的,你说什么是真的?”作为网络中的热梗,很多人都用这句话表示自己对假货的不满。尤其对于那些花了很多钱,却购买了假货的人们来说,这简直就是侮辱。但对于有些热爱假货的人来说,可谓是一举两得了。根据现有数据显示,我国纺织行业中销售“假货”所带来的利润高达650%。为什么很多人明知道购买的是假货,却还是要购买呢?大财经2023-11-15 13:43:240000金山办公2023年第一季度净利2.67亿同比增长6.58% 全力推进AI新技术在应用层面落地
挖贝网4月20日,金山办公(688111)发布2023年第一季度报告,公告显示,2023年第一季度营业收入为1,051,441,001.94元,比上年同期增长21.11%;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267,286,859.36元,比上年同期增长6.58%。报告期内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125,787,949.13元,总资产12,174,230,578.37元。0000中国首个GDP破千亿的镇,已超越部分地级市,综合实力全国第二
我国自改革开放以来,经济一直保持着强劲的发展势头。随着年代的推移,我国的经济总量已经超过了许多国家,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其中,一线城市和新一线城市在经济实力方面表现尤为强劲,北上广深等一线城市以及15座新一线城市都展现出令人瞩目的经济实力。大财经2023-11-21 14:20:360000甘肃农发行放贷340亿元 涉农贷净增占全省四分之一
中新网甘肃新闻10月9日电今年以来,农发行甘肃省分行累计投放贷款340.88亿元,余额较年初净增221.17亿元,同比增长12.78%,较全省平均水平高4.3个百分点,其中涉农贷款净增额占到全省的四分之一以上。夯实底板稳固主业大财经2023-10-10 11:00:530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