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子网购644元衣服后仅退款(卖家找律师了)
一拳打在棉花上的感觉自己都要憋屈死。
对于视频中这种商家为了让白嫖户退货而找律师的,其实很好解决,商家找律师,那么消费者也可以举报到市监局他们假冒伪劣;举报到税务局他们销售产品不开发票;向平台投诉商家销售货物以次充好,要求平台处罚商家,给商家降权。
操作方式,平时消费者买到的是所见即所得,但遇到了降价大促销同样的商品款式还是一样,材料早就换了一茬。
和简单版比起来,升级版的高明之处在于货还将就,甚至人家还能贴出“检测报告”来让消费者更加信任。
和简单版升级版比起来,终极版才是大杀招!
为啥?
切记,商家找律师去告消费者在法院的诉求是“退货”,绝对不会多事的让法院指派检测机构检测消费者买到的商品和他宣传的商品是否一致。
但电商标价完全就是乱来了!本质上绝大部分电商标价时候都是抱着“没想你当回头客,你只要不差评就是万岁”的逻辑定价的。
笔者建议:你作为消费者,最好还是站队消费者!
怎么看这些搞歪门邪道的商家都是赚,直到某多多的“仅退款”闪亮登场,一大票不良商家遇到了白嫖帮们,他们才知道怎么坑消费者,消费者就会怎么坑他们。这时候他们绝口不提以次充好、鱼目混珠这些“光辉”历史。
先给大家说一些不知道的电商内幕吧。
等你花了几千块钱做了检测报告提交平台,商家一句“不认可自己不了解机构的检测报告”,然后就被平台驳回。
故而,实体零售商标价就要看自己的成本、利润率、主要消费者的消费力,还要兼顾口碑等多个因素之后才决定怎么加价。
真真假假,假假真真的混杂在一起,忠实老顾客都能被忽悠到太阳上面去。
他们为了冲排名冲爆款给店铺引流可以做到单品不赚钱甚至小亏,但是赚钱的单品你都不知道他利润有多高。
简单理解,送检的样品人家各种完美,消费者买到的商品绝对和送检的有很多不同,最常见的就是换一部分材料。
因此,消费者举报的核心就是假冒伪劣,万一市监局作为了,指不定还能查获一大批假冒伪劣商品;税务局查获一家利用网络销售偷税漏税的商家……
简单版:明说就是骗!
当法律不能简单有效的惩治不良商家时候,“仅退款”就成了消费者唯一对抗的手段。
如果你网购收到货,心里面第一反应就是“货不对板”,恭喜你大概率就是遇到这种商家了,比如前面视频中的女子大概率就是这种情况。
然而残酷的现实却是,即使我们知道了商家的诸多猫腻,即使我们知道上了商家的当也没办法,因为维权成本太高了,绝大部分时候举证的成本比商品假一赔十还高。
传统实体零售商标价高,是因为流通环节多,中间至少都有1到3个加价环节,如果厂家有区域保护政策,那么甚至可能还要加一两个中间商。
电商不做AB货那就不是合格的电商,要知道绝大部分中小品牌的电商都是靠AB货机制赚钱的。
而各地的市监部门对这种几块钱几十块钱几百块钱的投诉都不带眨眼看的。
其原因是电商平台同类产品太多,在平台的商品展现排序机制加持下,你搜索一个商品后刷新一下网页完全可以做到直接换一批店铺。这就导致卖家们根本不去奢望消费者能成为店铺的忠实客户,反馈的结果就是商家定价不会依据实体店铺定价的那一套逻辑。
你说材料不对,商家说“请出示检测报告!”
内幕一:标价问题。
用真货好货的精拍照片上架,给消费者的货却是低劣仿品。
内幕二:AB货机制。
你说货不对板,商家说“那你直接退啊!”你要是不退,人家还说你白嫖他的货,一句话就让你从正义变成了“白嫖犯”。
其实这些商家赌的就是消费者不想麻烦的心态,你捏着鼻子要货,那么我就赚你这笔钱,你不要货退回来我还能骗下一个消费者。
终极版:鱼目混珠
看完视频的你,是准备骂消费者还是准备骂卖家?
钱花了不说,自己还被恶心一番。
而且经过多年发展,电商AB货已经发展出来了好几套模式。
升级版:挂羊头卖狗肉!
然而绝大部分消费者没有想到的是检测报告只对样品负责,不对“消费者到手”的货负责。
兰州华冶2022年净利459.09万同比下滑36.42% 专用设备销售毛利率减少
挖贝网5月5日,兰州华冶(832777)近日发布2022年年度报告,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业收入22,589,387.50元,同比下滑0.25%;归属于挂牌公司股东的净利润4,590,901.04元,同比下滑36.42%。报告期内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2,446,266.78元,归属于挂牌公司股东的净资产35,745,253.58元。0000通达信牛赚乾坤选股指标公式
VAR9:=MIN(REF(vol,1),REF(VOL,2));VAR10:=MIN(REF(VOL,3),REF(VOL,4));VAR11:=MIN(REF(VOL,5),REF(VOL,6));VAR12:=MIN(REF(VOL,7),REF(VOL,8));VAR13:=MIN(REF(VOL,9),REF(VOL,10));0000中建国际投资10亿元中票拟付息 利率3.52%
观点网讯:5月9日,北交所披露中建国际投资集团有限公司2021年度第一期中期票据2023年付息公告。观点新媒体获悉,上述债券简称“21中建投资MTN001”,发行总额10亿元,本计息期债券利率为3.52%,拟于2023年5月31日付息。另悉,上述债券主承销商为中国建设银行股份有限公司。本文源自观点网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