避雷针是谁发明的(加加林乘坐什么航天飞船)
人们很早之前还尝试过一种底部装有金属丝的火箭,通常被称为火箭-导线引雷技术。
审校 | Ziv
虽然人们对雷电防护的研究已经有很多年的历史,但是就好像被三体人锁死了这方面的发展,本杰明·富兰克林发明的避雷针仍然是人们最常用的避雷手段。
研究人员观察到:在2021年7月至9月的雷雨季节里,激光累计在天空中发射了六个小时,曾四次改变了闪电放电的方向。在7月24日,高速摄像机记录到的一次图像中可以清楚地观察到,闪电收敛了它的“张牙舞爪”,紧紧贴着激光束,在从原有的位置上移动了大约50多米。在另外3次激光器打开的观测记录中,通过射频探测器,也可以看到闪电是跟着激光“走”的。
同时,强烈的激光脉冲电离空气分子,产生自由电子,自由电子又会抵消光束自聚焦。激光的自聚焦和离聚焦两个过程会在短暂的时间内达到平衡,沿着脉冲的路径形成一个空气通道。在这个被激光穿透、能维持毫秒的空气通道内,低密度的空气和高密度电子的奇特组合形成了一个对于电子来说非常有吸引力的轨道。
这种技术是在雷暴天气,提前预测并且选择固定的地点,向雷暴云发射拖拽金属导线的小型火箭,使得导线可以接触到雷暴云中的电场,将雷电通过导线传送到地面固定位置。这项技术最早起源于美国,我国是全世界第三个掌握人工引雷技术的国家。
但避雷能力受到杆子高度的限制,其保护区域的半径大致等于避雷针的高度,例如20米高的避雷针最多可保护半径为20米范围内的区域免受雷击。如果想保护一些大型基础设施,比如机场,可能需要一根数公里大小或者数百米的避雷针,技术难度太大,也不切实际。

最近一项发表在国际学术期刊Nature Photonics上的研究提供了主动引雷的新思路:在雷雨天气下,可以让闪电跟着激光感应细丝(由短而强的激光脉冲在天空中形成)“走”一段很远的距离,突破避雷针的短距离防护限制,从而实现主动引雷。
撰文 | 阿娴
雷电发生的不确定性让人们一直处于被动的地位,而科学发展到今天,有没有什么技术可以将雷电引下来,实现主动引雷?

有个小问题,火箭可以用窜天猴代替吗?(bushi)
(ID:steamforkids)
激光避雷针(filament lightning rod)的原理是利用激光器向云层快速发射强烈而短暂的激光脉冲,每个脉冲在一皮秒(一万亿分之一秒)内携带了大约一太瓦(一万亿瓦)的瞬时能量。激光在空气的传播过程中会自聚焦成一条“激光细丝”,这个过程其实是光束的自聚焦效应,是指强激光束通过非线性介质时会自动聚集成直径为几微米的细线的现象。?

激光引雷的想法最早是由Ball在1974年提出的,后来科学家们也在实验室里尝试过强激光脉冲引导雷击的实验,但由于科技水平限制,迟迟没能在野外、自然的雷雨天气条件下成功进行实验。
避雷针的工作原理其实非常简单,在雷雨天气出现带电云层时,避雷针和高楼顶部都聚集了大量电荷,避雷针与云层之间的空气就很容易被击穿,成为导体。带电云层与避雷针形成通路,而避雷针又是接地的,避雷针就可以把云层上的电荷导入大地,保证了高层建筑物的安全。
有优点就有缺点,激光避雷针的核心问题就是:贵!该实验项目资金大约400万欧元(约等于2934万人民币),其中一半都用来建造激光系统了。


但是这一技术仍然有许多亟需解决的问题,比如火箭和导线都是一次性的消耗品,并且被雷电击中后火箭掉落的碎片有一定危险,现阶段并不适合广泛使用......

来自法国的物理学家奥雷利安·乌阿尔(Aurélien Houard)和他的同事在瑞士东北部的阿尔卑斯山上进行实验,在电信塔附近安装了一个高功率的Yb:YAG激光器。(不远万里选在这儿,主要是因为这座“倒霉”塔每年会被闪电击中约100次......)

本文转载自公众号“把科学带回家”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文化经营许可证流程
谁需要办理文网文?如果你是初次听说“文网文”“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这两个词的话,可能会感觉有点拗口,其实文网文的全称是“文化部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文化部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办理流程?时至今日,互联网已然是整个社会运转的基石,各种通过互联网为用户提供产品与服务的公司每天都在噌噌的出现。而想要顺顺利利让网站上线,你还需要一个文网文许可证。大财经2023-03-23 23:02:11000070后拥有多少存款,才能放心地退休?“及格线”来了,你合格了吗
文|南瓜编辑|大宇在阅读此文前,诚邀您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与分享,又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有人说,中国70后是最苦的一代人,这句话一点不假。因为70后赶上了房地产市场的变革,遇到了各种福利如粮食关系的消失,也赶上了就业的拥挤。大财经2023-10-25 19:42:360003打通服务企业“最后一公里” 这个街道发布《优化营商环境白皮书》
近日,北京市房山区拱辰街道以“聚力拱辰强服爱企”为主题举行“5.27爱企日”活动,活动现场正式发布《拱辰街道优化营商环境白皮书》,进一步做实做细企业服务,助力企业安心发展。0000中国新能源技术标准走向世界,非洲是重要突破口
来源:中国日报中国观察智库导读:中国与非洲各国建立了长期稳定、互惠互利的合作关系。在当前全球能源转型背景下,中非清洁能源领域合作将结合非洲资源禀赋与中国产业链优势,具有广阔的发展空间。中国能源企业应抓住机遇“走出去”,增加对非新能源和电力基础设施投资,强化长效合作机制,加大技术交流和人才培养,提升中国在相关领域国际标准法规协调、制定过程中的参与度与贡献度。大财经2023-09-12 17:29:27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