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淄博首富诞生(不靠烧烤靠石油化工,61岁身家超过200亿元)

鑫泰石化共有3位企业家上榜,分别是董事长崔学军(48.49亿元)、董事崔学建(31.92亿元)、董事于美玲(14.39亿元)。05年的时候,43岁的崔学军创办了鑫泰石化,正式涉足石化行业。经过十余年发展,公司业务涵盖化工、新材料、新能源、现代物流、国际贸易、热力环保等多个板块。

淄博还是中国近代工业的发轫地之一,有着近120年的工业发展历史,41个工业门类有39个实现规模化生产,90多种产品产销居全国前三。今年前三季度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8.3%,分别高于全省、全国水平1.2个、4.3个百分点。
十一假期后,淄博烧烤随着气温的降低逐渐归于平静,社交网络上出现了“淄博烧烤凉了”“流量褪去后淄博烧烤行业现状”“淄博烧烤怎么样了”的话题讨论。有业内人士分析指出:烧烤本身就有一定的季节性,冬天客人少是正常现象,现在说淄博“凉了”为时尚早。更何况烧烤只是淄博的名片之一,这里是齐国故都、齐文化发祥地、世界足球起源地、陶琉名城、聊斋故里,陶琉文化、黄河文化、聊斋文化、渔洋文化在此交相辉映。
如今,金诚石化已成为以石油化工为基础,以聚烯烃、聚氨酯、专用化学品和新材料为主的大型化工企业,连续16年入选中国企业500强,排在第319位,位次较去年上升46位。
去年实现综合营业收入537亿元、工业产值545亿元、上缴税金45.8亿元、地方财政贡献3.3亿元,排在“2023中国能源企业(集团)500强”榜单第149位。
现年61岁的汇丰石化董事长魏学专成为淄博首富,以215.03亿元的财富估值排在山东创富榜第17位,也是淄博唯一一位身家破百亿的企业家。股东李开新以75.08亿元的财富估值排在总榜第60位、淄博第三。
化工作为淄博的支柱产业,也成为造富工厂。在2023山东创富榜上,共有27位淄博企业家,其中化工行业上榜企业家数量最多,并且包揽前三名。
1997年,魏学专创办了汇丰石化,次年斥资50万元收购了桓台县石油化工实验厂。二十多年来,先后投资建设30万吨/年常减压装置、15万吨/年催化装置、15万吨/年气分装置、50万吨/年重交沥青装置、80万吨/年加氢改质等项目,业务涵盖石油化工、新能源、新材料、热力供应、物流服务、零售终端、国际贸易。去年公司实现营收530.37亿元,拥有原油一次加工能力580万吨/年,综合配套加工能力1500万吨/年。
金诚石化投资34.2亿元建设的双氧水法环氧丙烷装置及配套双氧水装置项目 (年产环氧丙烷30万吨、双氧水90万吨),已于今年4月建成投产。这对加快其转型升级具有重要的作用,也将推动淄博聚氨酯产业链进一步发展。


2023年,淄博火爆出圈,这座400万人的城市借助特色的烧烤、热情的服务以及在社交媒体上积攒下的口碑,迅速成为国内最炙手可热的旅游胜地。“五一”假期第一天,张店八大局市场客流量达到19万人次,远远超过国内很多5A景区。
金诚石化周敬才排在淄博创富榜次席,财富估值80.05亿元。1992年,他负责筹办桓台县石油化工厂(金诚石化的前身),仅用了4个月就建成投产,当年实现利税60多万元。98年企业进行改制,44岁的周敬才被推选为董事长。
世界最高的塔 世界最高建筑10大排名
超级塔造型图图源:每日邮报楚天都市报极目新闻讯(记者胡莉)据《每日邮报》11月22日报道,迪拜即将揭幕的“超级塔”会取代纽约中央公园大厦的地位,成为世界最高住宅楼。大财经2023-03-24 15:20:500000千万房屋中介费高达27万局面有望改变 住建部提出分档收费意见
财联社5月8日讯(记者陈业)饱受争议的二手房交易中介费问题,正逐渐得到监管部门的重视。5月8日,住建部、市场监管总局联合发布了关于规范房地产经纪服务的意见。意见提及,近年来,部分房地产经纪机构存在利用房源客源优势收取过高费用、未明码标价、捆绑收费、滥用客户个人信息等问题,加重交易当事人负担、侵害其合法权益。0000生物药企还在“瘦身”,这次轮到歌礼制药了
生物医药企业的“瘦身”行动还在持续,这次是轮到歌礼制药(01672.HK)了。6月14日晚间,歌礼制药发布了2022年资产减值拨备以及终止两款新药研发相关消息。此次在资产减值拨备方面,公司表示,2022年计提资产减值拨备人民币1.03亿元,主要针对的是公司丙肝(HCV)产品有关的存货及无形资产。大财经2023-06-17 00:35:370000城市观察丨打造机器人产业高地,济宁亮出信心和底牌
记者陈丹作为新兴技术的重要载体和现代产业的关键装备,机器人、智能制造已成为推动产业体系优化升级的关键力量。大财经2023-12-14 17:23:170002为何长债利率顺利下破2.75%?
(一)PMI回落至荣枯线下,长债利率回归MLF以下是常态。历史上制造业PMI回落至50以下时,10Y国债利率通常回落至MLF利率以下,近期长端利率下破2.75%的走势也符合这一规律。PMI总量走弱、产需分化背后是今年内需弱修复逻辑的进一步强化,除去PMI生产指数持续好于新订单指数外,核心通胀涨价压力持续偏低,PPI上游工业品涨价斜率高于下游工业品等均反映了供好于需的格局,进而对债市形成支撑。大财经2023-05-07 10:51:280001